新竹縣北埔鄉熱門景點(觀光局提供)

二寮神木

位於大林村的二寮神木,據說已有500多年,當地的民眾於此建造土地公廟,由於十分靈驗,因此終年香火不斷。老樟木濃密的樹蔭,替此地的遊客遮擋了不少烈日,樹蔭下涼風徐徐,到此怡然暢遊,感受老樹綠意盎然的生命力,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綠世界生態農場

綠世界生態農場,位於新竹北埔,佔地七十多公頃,為一國際級之生態農場。 綠世界有六大主題公園:1、天鵝湖2、大探奇區3、水生植物公園4、鳥類生態公園5、蝴蝶生態公園6、生物多樣性探索區 以動植物的自然生態,結合休閒育樂的大規模生態農場。除了六大主題公園,還規劃出金剛鸚鵡區、可愛動物區、景觀廁所、美食天地、動物劇場、綠野廣場、亞馬遜雨林區、客家古厝等共47個觀賞區。門票:全票350元,半票280元網址:http://www.green-world.com.tw/index.asp

田野情趣 南埔生態村

南埔村保持著原本的鄉村景象,生態村以懷舊及體驗農村生活為訴求。村內展示老農具,規劃牛車之旅,亦有烤地瓜、焢窯、草編、竹編等教學活動,園內並提供別具特色的茶蘆飲茶。

百年樟樹 二寮神木

二寮神木屬於樟木,樹齡約500年以上,為本省平地最大的樟樹。這種花樟木(臭樟),適用於建造房屋,但因此地溪流水勢不強,無法運送木材,故能維持原貌。

全台第七勝 五指山風景區

五指山屹立於竹東、北埔和五峰的交界處,為雪山山脈支線,因山峰酷似五指而取名「五指山」,舊時曾入選淡水廳八景之一,也曾排名全台十二勝第七名。

聚落核心‧慈天宮

慈天宮從初創迄今,經過多次改建,其中以姜秀鑾之長孫姜榮華於同治十三年(1874)的大改建為主,增築兩廊與前殿,成為「兩殿兩廊兩橫屋」之格局,廟內除主祀觀音菩薩外尚配祀聖母媽祖、五谷神農先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等,東廂更配祀淡水同知李嗣鄴、墾首姜秀巒、姜榮華等開墾北埔有功人士之祿位,可說北埔居民的精神與生活的中心。也正因廟內祀奉各界神明,而淡化了墾民的祖籍界線,強化了北埔在中興、赤柯坪、富興、大壢、埔尾、南埔等莊的中心地位。新竹縣政府於民國89年委託徐裕建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復工程設計監造,並經內政部核定動支921震災社區重建更新基金補助辦理修復工程。 新竹縣文化局於民國91年8月完成工程發包,由慶洋營造有限公司承欖,工程自91年9月5日開工,至94年3月1日完工,總工程經費約為三千八百萬元。

百年老橋‧糯米橋

原為運送大南坑和小南坑礦產而興建的竹林便道,經居民以古法重新建造,在橋身磚隙部份用糯米與石灰混合物加以黏著,成為今日的糯米橋,橋身堅固,即使經歷了的關刀山大地震及921大地震,糯米橋依然屹立不搖。整體造型及質感古樸而堅實,可引發思古幽情;橋下溪水碧綠清澈,常有垂釣者駐留期間,別有一番情趣。

南埔‧百年水車

百年水車於北埔開墾之初即開鑿,作為灌概農田之用,為台灣罕見之竹筒式水車,也是台灣保存最古老的現役水車,特殊的運轉設計亦讓人多所讚嘆。水車是農田引水灌溉常用的工具,通常用於水位較低的水圳將水導入較高的田中,在山多平地少的北埔,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農田水利設備,自從南埔圳開濬以來就已經開始運轉,除了每年一個月的休耕期之外,從不停歇。和大多數景觀用水車不同,這座竹片水車到現在還是附近農田最依賴的灌溉水源,登上一旁的觀景台,可以清楚看見水車如何將水往上處逆勢運送,百年傳承的智慧,至今依然令人驚嘆。

大飽口福‧北埔老街

北埔早是聞名全台的旅遊勝地,旅客鼎盛,除了為一睹古蹟、古厝而來外,隨處可見的膨風茶、擂茶、蕃薯餅及客家小吃都是讓遊客大飽口福的地方特產。早期市街發展以慈天宮為發展中心,廟前方北埔街即為「北埔老街」。清朝時稱為「上街」與「下街」,是當時最熱鬧的商業中心;兩旁街屋為"大正式"牌樓建築,拱形紅磚的立面,溫潤色澤,頗為典雅。從慈天宮出發來趟古蹟之旅,沿著老街中彎曲的巷弄向前走,沿途會經過姜阿新宅、天水堂及金福廣,其中姜新阿宅的建築是屬於歐式風格,在當時是從事製茶事業,既可用來接待貴客,又適宜居家,是非常經典的作品。北埔老街的小吃眾多,尤其擂茶非常有名,自己動手來製作,體驗"擂"茶的過程,最後品著自己親手完成的茶品,感受格外香甜。喜歡客家味道的遊客,不妨來此地走一趟,必然會有難忘的回憶。

防禦建築‧叮咚橋

叮咚橋並不是一座橋樑,只是一條狹窄的小巷弄,早期北埔建築防禦色彩濃厚,睿智的先人於曲折街道中穿插鬆垮石板,藉由石板發出聲響辨敵我。

姜氏故居‧天水堂

創建於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的姜氏故居天水堂,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是開拓北埔的大功臣,首任總墾戶姜秀鑾的故居,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故名天水堂。天水堂以秀巒山為樂山,形勢穩定優美,為三合院格局。門樓燕尾造型,且台階有特大台面,號稱全台最優美門樓之一,內埕以石板鋪成,外埕則就地取材,以鵝卵石鋪成。

國家一級宅第古蹟‧金廣福公館

本縣第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位於北埔鄉中正路六號,約創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它是清代墾拓大隘地區的一個據點,也是金廣福墾號的辦公室。金廣福墾號是由官方主導補助,再由閩客籍人士合資而成的一個開發公司,其名稱之「金」取意為吉利、「廣」為廣東、「福」為福建。金廣福之組成是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閩籍墾戶首周邦正住在竹塹城內,主管有關衙門公事和會計事務,並掌管戳記;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則進駐墾區,擔任守隘防番和督工開墾的任務。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的開發奠下基礎。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組成後由姜秀鑾率領閩粵兩籍佃農數百人,從樹杞林(今竹東)附近突進北埔,建立據點,然後建設新隘三十六處,形成一個大防禦線,因此又稱大隘。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天水堂為姜秀鑾故居,創建年代並無明確的說法,應於金廣福建立之後所建,因姜家的郡號為天水郡,故取堂號天水。

歷史建築‧忠恕堂

北埔曾宅「忠恕堂」建於1922(大正11)年左右,為清光緒年間北埔文科秀才曾學熙的後代(第22世)曾成統,因在地經商致富後而興建。原有曾氏祖厝位在天水堂的附近,其祖先來自廣東嘉應州。但「忠恕堂」隨著曾家子孫逐一遷居外地,致使其沒落而荒廢。2006年則由新竹縣政府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忠恕堂後來因乏人管理維護,導致正廳屋頂塌陷、受損嚴重且汲汲可危。所幸2005年,忠恕堂由新光集團認購,且正式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隨後,新竹縣文化局展開調查研究及緊急搶修工程,未來亦將修復並作為文化館。

縣定宅第古蹟‧姜阿新古宅

北埔姜阿新故宅位於第一級古蹟北埔金廣福公館、天水堂、第三級古蹟北埔慈天宮等古蹟之間,在北埔街區佔有重要的地位,其除在大隘的開發史上具有歷史意義之外,其建築物更代表北埔地區日治時期發展之特色,目前指定為縣定古蹟。姜阿新生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曾任竹東茶葉株式會社董事長,台灣光復後其成立永光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紅茶外銷,是以茶葉起家的北埔富商,後來亦曾擔任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姜阿新宅於民國三十五年興建,三十八年完工,當時正值姜氏事業如日中天之際,而興建此一可接待外賓及居住的豪宅。姜阿新宅的興築由竹東本地建築師彭玉理所設計,採洋式風格,其用材與作工均極為考究,由於其形式特殊,而被稱為「姜阿新洋樓」。

惠森自然休閒農場

位於北埔鄉西南丘陵的惠森自然休閒農場,於1990年成立,全區面積計30公頃,結合本土文化及養生醫學,建立有機農場示範區。農場從事生產靈芝菌絲、MOA自然農法推廣等,並提供養生、人文、生態之旅及餐宿。

北埔第一棧‧膨風茶文物館

好山好水總令人不捨流連,那坐擁山水之間再加上一杯好茶呢?充滿醇厚茶香的北埔,傳聞在日治時期當地出產的茶葉質好量少價錢居高不下,是故採購者往往不惜以高價買進,被其他地方斥為「膨風」,茶名卻因此而傳開來。如今當地的「膨風茶文物館」正細細地記載了這一切,這裡除了可品嚐茶香外,也可瞭解整個製茶過程,館中亦收藏不少早年製茶的器具與文物,宛若一座茶葉博物館,配合著附近的茶園、古蹟等景點,是認識北埔茶葉與休憩旅遊的絕佳去處

永不褪色‧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出生於北埔慈天宮廟街的富裕人家,在日本攻讀經濟的鄧南光一頭栽入「寫真」的世界,從此將自己的生命刻畫成一個拿相機的說故事人,他回台沒有立志當個接續家業的商紳,而是成為捧著相機寫歷史的寫真者。在他的鏡頭下,不用言語,只需望向影中人,一則則故事就流傳出來。鄧南光先生為台灣早期攝影寫實主義的先驅,其影像致力於記錄東瀛寫真、北埔鄉情、生民百態等。鄧南光一生橫跨過日治時期及光復初期,作品中難能可貴地呈現出兩個鉅變時代的轉折光影,如今成立的「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為其後人所提供的北埔「柑園」鄧家故居所改建,除定位為具攝影特色的地方文化館外,也結合當地文史工作者及各界攝影同好進行影像藝術的展演推廣,小鎮除了茶香與溫厚的客家人情外,人文的美學光影也正從紀念館中折射開來。鄧南光曾說,「拍照之前,要對人有情感。」所以他記錄了他生活的點滴,以及他對攝影主題的深入觀察。僅僅是黑與白單純語彙,卻比我們鎮日接收聲光嘈雜、特效齊發、訊息紛呈的彩色影像還要動人,那些曾在上個世紀前期流轉的光陰,都成了永不褪色的倩影。

金剛寺

金剛寺位於南埔社區山麓邊,建於民國11年間,於921大地震倒塌重建。開山住持妙禪法師是一位傳奇人物,妙禪法師字閒雲,別號臥虛,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人士,俗名張煥年,少時師事琴詩書畫名家張采香,並專研雕塑和建築,為探索佛理,遠渡神州,於福建興化后果寺,拜良達上人為師,並於雪峰掩關三年,精研佛理,後五年遍歷中國名山古剎,盡悟佛學精髓而成一代宗師。

北埔觀音仙水

在北埔,沿著冷泉深入蓮花山的觀音仙水。觀音仙水廟供奉觀世音菩薩,廟後「忘憂谷」也是戲水勝地,不過目前為封溪中。更特別的是,傳說,觀音仙水泉湧自龍船窩之清泉,泉水終年不斷,週邊四鄉城鎮不時有民眾前往載水泡茶,自山中汲引山泉水,免費供應信眾,即便枯水期,泉水一樣湧現,每天都吸引來自各地的取水者排隊引水。

秀巒公園

秀巒公園位於北埔街東南隅,為本縣十二勝景之一,面積3.6公頃。在民國22年大隘居民為了紀念金廣福開墾戶-姜秀巒,開闢百年紀念,命名為「秀巒山」,民國65年易名為秀巒公園。園內有開基百年石碑乙座,以頌揚姜秀巒之功績。並有三株列入保護、樹齡150年以上之樟木。

竹語茶蘆-蕃薯伯焢窯

民國86年代政府鼓勵農民轉型,蕃薯產銷班班長莊謙謹,於民國88年投入客家文化的傳承工作,以昔日務農習得的精湛竹編手藝,成立竹編展示館保存客家文化,全家人一同投入經營竹語茶蘆的農村生態旅遊。行程內容包括客家文化、家族史、建築導覽,老農具展示,牛車之旅,還有烤地瓜、草編、竹編教學…,未來還希望擴大發展民宿,讓南埔成為農村田園旅遊的代表景點。

老頭擺生態休閒農場

位於新竹縣北埔鄉的台三線公路旁,交通便利,園區內佔地寬廣,綠草如茵,有豐富的一日遊活動行程,非常適合親子同遊及機關團體舉辦活動。可以體驗早期農村的控窯 、寓教於樂的DIY教學、烤肉活動……等等,歡迎您闔家光臨哦。

麥客田園休閒農場

甘肅地區當地農民於農穫收成時,會組織麥子收割隊延黃河南下協助南方之農家收割,俟返鄉時再行收割自家種植已臻成熟之麥田,人稱此收割隊為麥客。故麥客乃取其飲水思源之意,並冀望以真誠服務、顧客心喜、知性感性兼而有之‧農場位於北埔鄉南埔村鄉村文化生態區內,佔地 20000 平方公尺,園區設施有牛車,可愛動物區,大型水車,混水摸魚區,古早鄉村手動抽水幫浦,客家古農具,自行車悠遊‧是體驗客米食與傳統文化的最佳鄉土旅遊景點‧

北埔地方文化館

位於北埔村,在鄉公所右後方。原為舊衛生所,在民國70年完工。爾後在新衛生所落成使用後,因空間一直閒置。地方文化館承蒙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並核定通過給予補助。民國92年開始規劃整修,並在民國93年11月20日落成開館。本館將結合地方特色及觀光旅遊,成為北埔鄉的重要據點。透過平面、實物、影片與人員服務,使遊客了解北埔的文化歷史、人文活動、自然景觀、地方產業與藝術創作,深刻體會到客家聚落的多樣與豐富的人文風情。

龍門休閒農園

龍門休閒農園,舊地名為龍門口,由於民國45年河水改道把原本的農田變為山泉溪流,園主葉進田先生因此有了經營休閒農園的構想,開闢農場的一點一滴皆是由葉先生親自打造監工,經常接觸山水的他。知道都市人需要的,不外是平靜的山野環境、不受污染的舒適空間;這其中包括了與同好一齊的討論成果,造就了現有的龍門休閒農園。農園緊鄰五指山,沿途群山聳立,景色天成,四週山頭連綿,是與天相連的原始純樸農村,能令到訪者有置身世外桃園之感。遊客烤肉露營,可供夜語到天明;山泉泳池,可洗滌一下的清涼感覺!完善安全的戲水烤肉區是家人休閒,同學、同事聯誼戶外最佳場所,是假日郊遊、野餐、烤肉的好去處,並且在農園的夜晚您可以泡上一壺好茶,靜靜沉思享受山林的靜瑟,在沒有光害的高山上,滿天繁星閃爍,可觀星象,亦還有令人驚奇的螢火蟲。農園每年四月到十二月有提供戲水、烤肉、露營,十月開始開放文旦及柚子採收,歡迎遊客上山品嚐、採果。

陳永斌木工DIY工作室

陳永斌老師為南埔木工藝術創作家,2001年到紐約成立木城堡創意工坊,911事件後老師束裝返國回到新竹南埔社區,重新出發。200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專心從事木工藝術創作,除有創作展覽外,目前工作室有工開設木工DIY教學課程。

大湖山林

大湖村位於新竹縣北埔鄉東方,舊地名為八份寮。海拔高度為200~400公尺,山坡地視野遼闊,風景秀麗。舊時盛產樟木以及製造樟腦油,樟木砍伐待盡後改種茶葉,現已改種石柿子並加工製作成柿餅出售。歷經多年整理規劃,目前區內有全新開發之營地,及櫻花步道、梢楠森林步道、好漢坡步道,並設有生態保育區及生態解說教室,適合賞螢、賞花、觀景及健行。

南埔大橋

北埔鄉的南埔大橋,其鋼樑線條是阿拉伯數字100,因而贏得「百分橋」的美名,也因為名聲愈來愈響亮,每逢星期假日,便會吸引不少民眾前往參觀,因此而成為近期的人氣景點,遊客紛紛以大橋為背景合影留念,亦有民眾為鼓勵小孩考100分,特地帶孩子來拍照。

西瓜莊園

園區源由-『西瓜莊園』主要由四個六年級姊妹共同發想而來,其靈感是源於母親所給予的愛,在那個70年代的客家庄中,母親並非因為我們是女孩就給予許多限制,反而極力支持我們選擇自己所愛的事物。我們四姊妹小時候固有的髮型就是『西瓜皮』,這讓我們聯想到西瓜這項水果,鮮甜多汁的西瓜肉總是受人喜愛,而富含養分的『西瓜皮』往往是不被關注的一員,就如同那時的我們一般。但母親她從不曾要求我們四姊妹要成為味美多汁的西瓜肉,因她深知『西瓜皮』只要經過萃煉,也能發揮出它特有的功效,我們這群『西瓜皮女孩』對於母親而言是無價的珍寶,也因母親深厚的愛給予我們成立『西瓜莊園』的勇氣,而『西瓜皮女孩』要在『西瓜莊園』中,向全世界證明~運用喜愛的事物也能走出一片天。園區簡介-園區內分為彩繪故事館、創意風味館、白淨心靈館以及戶外悠閒區,而「戶外悠閒區」主要分六大區域:(一) 忘憂草地(二) 童心沙坑(三) 「自由」裝置藝術(四) 時光隧道(五) 記憶中的香氣(六) 夫妻樹(七) 微笑的眼睛園區內另有DIY教學,是個親子出遊的好地方。

此為預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