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番路鄉熱門景點(觀光局提供)





















































































































































































天長地久橋

牛埔仔草原

隙頂農業生產休憩園區步道

象山

二延平步道

頂湖環湖步道

石棹步道群

杉林木棧道

翠檒軒

北側奮起湖步道

四方竹

五奇之日出

五奇之雲海

五奇之晚霞

紫雲寺

五奇之森林

五奇之鐵道

修慧步道

祈福步道

新八景之塔山奇岩

新八景之小笠原山

新八景之水山巨木

土地公廟

新八景之香林拱橋

新八景之28號巨木

苦楝老樹

百年砌石梯田

新八景之慈雲觀景

光華賞螢步道

新八景之神怡流瀑

新八景之阿里山神木遺跡

阿里山火車站

沼平(車站及公園周邊)

阿里山貴賓館

三元宮

瑞太資訊站

竹林茶坊-孝子路步道

民番界碑

祝山

太平36彎眺景

泰興岩廟

古磨坊毛樹溪吊橋古蹟

山羊路步道

二尖山

碧湖觀景台

觀音瀑布風景區

出水坑步道

蝙蝠生態館

龍宮瀑布

竹坑溪步道

1314觀景台

南天巨屏

進學步道

青年嶺步道

樟樹湖觀光果園暨茶園

櫻木花道賞櫻區

斯比斯比(鐵達尼大峭壁)

天水瀑布

百合廣場

石鼓盤觀光大橋

石盤谷峭壁藝術林

豐山觀景台

土石流紀念公園

石盤鼓瀑布

石盤谷步道

大石鼓園

迷糊步道(米洋溪步道)

日警官舍

庫巴

鳥占亭步道

特富野步道

里佳賞楓步道

巨石板

風流洞

達娜伊谷

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

新美教堂

荷蘭水

達谷布亞努步道

大石壁

屯阿巴娜生態步道

太興岩步道

雲潭步道-雲潭瀑布

花石溪步道

天雲谷步道

巨木群棧道

樹靈塔

慈雲寺

樹木銀行

德蘭日式庭園簡餐-親子友善餐廳

天長地久橋
該橋橫跨八掌溪上游溪谷,在青山綠水襯映下,相當耀眼。不過莫拉克風災過後,八掌溪的激流沖刷「天長」橋的岩壁,因地基逐漸坍塌封閉至今。天長和地久兩座吊橋建於日據時的昭和十二年(1937年),落成時以紀念天長節(日本天皇生日)和地久節(皇太妃生日)而命名。

牛埔仔草原
一望無際的綠油油草地,是過往車輛駐足停留的焦點。近年來,在神木下婚禮及阿管處的積極行銷中,牛埔仔草原已逐漸成為遊客進入觸口前的休憩景點。

隙頂農業生產休憩園區步道
在此視野展望良好,可遠眺東邊的玉山和象山等美麗景觀。公路左側可進入觀景步道,還有老鷹峽、名人像等景觀,以及竹林和檜木步道。行程約四十分鐘。

象山
根據當地人的經驗,早年,只要天氣好時,聽到象山發出轟隆聲,就知道天氣可能要變壞了;反之天氣壞時,聽到轟隆聲,天氣就變好了。這是山上地質的土石鬆動,造成落石容易滾動的結果。如今落石掉落的差不多,就少有這種情形發生了,也有人說是因為汽機車太多,聲音太大,落石的聲音才難以聽到。

二延平步道
新增的步道從原步道終點的涼亭,再往山上闢建登山木棧道,沿途有竹林、奇石、茶園等不同的風光,並可俯瞰嘉義平原、仁義潭及蘭潭水庫等風景,天氣晴朗時,還可遙望東石與布袋外港,往東可眺望玉山群峰山景。冬季有機會看到雲瀑、雲海,夕陽美景更吸引許多攝影人士專程前往拍照。

頂湖環湖步道
園區內擁有孟宗竹林步道、天然原始林棧道、生痕化石等,適合1到2小時的健行和漫步。由台18線阿里山公路66K附近,在迷糊步道前方一百公尺處,左轉約4公里上坡後轉入頂湖,眼前視野開闊,經常可見當地農人在油菜花田裡耕作,山嵐在層層山巒間。在園區內,可以沿著步道散步到涼亭、孟宗竹林。另有一條原始林木棧道可到達大凍山,涼亭前有一塊巨石,當地人稱為巨墓碑,表面還有生痕化石的痕跡。目前阿管處也規劃一條自行車道,穿過頂湖附近的綠竹林道。

石棹步道群
原是當地居民過去種植蕃薯、蒲葵(棕櫚)、竹筍等經濟作物采及運送的必經小路,步道中段,孟宗、轎篙竹林茂密,鳥唱蟲鳴、涼陰舒爽,是另種雅趣。而今,頂石棹地區以種植茶為大宗,近年來,以頂石棹茶園觀景為號召的民宿,已成為遊客探訪的熱門景點。沿茶園高度不斷攀升的步道,農舍點綴其間,視野絕佳,無論是晴天或是陰雨,各有不同美景,在網路美景的傳遞下,頂石棹雲海夜景已與隙頂二延平步道成為阿里山公路最熱門的攝影景點。

杉林木棧道
全長700餘公尺的柳杉與台灣杉林木棧道,沿著斜坡式木棧階梯迂迴走在林間,各種奇特的生態景觀俯拾可見,自然不受破壞的環境更使此地成為稀有的「雪螢」棲息地,在此可享受天然的森林SPA,涼風襲襲,有避暑的感受。

翠檒軒
特別收集日治時期民生物品,有仿古火車頭(26號)、鐵道、鐵路風燈、三色號誌提燈、鐵路專用電話、電器路牌閉塞器、烏龍茶固定器、火車餅模具及古老護膚膏、化妝品、便當盒等,並展出台灣知名畫家梁丹丰及薛清茂等兩位名師對奮起湖的山景、老街、人物影像、景點風光等寫景畫作,讓大眾品賞奮起湖山城寧靜悠閒之美。

北側奮起湖步道
沿著奮起湖農特產品展售中心旁之步道行走登高,除了至觀景台欣賞奮起湖聚落外,並可接上糕仔崁古道,伴隨著暖帶林相,可享竹林聽濤樂,也可看看早年的日本神社一座3公尺見方的基座平台和石階、石牆等遺跡、或全以石塊堆疊而成的悶柴燒遺跡,該步道全長約2000公尺,春夏走來涼爽怡人。日本神社位於奮起湖北方森林裡,主奉天照大神。如今只剩下一座3公尺見方的基座平台和石階、石牆等遺跡。悶柴窯:在日據時代,奮起湖附近的悶柴窯大約有10幾處。當地居民將雜木放入窯中悶燒20天左右,就成了早期家庭用的木炭。目前保存的這一處主要以石塊堆砌而成,約5坪大的圓形窯。圍牆平均高約1公尺,留有一處約半公尺寬的出口。奮起湖有一處賞楓的據點─楓林峽,除了可以欣賞台灣青楓、台灣紅榨槭外,更可以眺望奮起湖全景,透過光崙山、霹靂山的雙峰,遙望大凍山,天氣晴朗時,還可望見玉山群峰。

四方竹
因枝幹為四方形而得名,原產於四川峨嵋山,東傳至日本後,1924年再由日本移植到台灣。目前僅溪頭與奮起湖兩地才有,而奮起湖是第一個種植的地方。

五奇之日出
由於地球公轉之故,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出現位置與時間皆不同。小笠原山觀景台是此地欣賞日出的最佳地點,您可以到阿里山火車站或沼平站搭乘祝山觀日火車,也可以從沼平公園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

五奇之雲海
秋冬是觀賞雲海的最佳季節。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佳觀景地點是高山博物館旁觀景台、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小笠原山觀景台與第一停車場附近。阿里山公路半途的隙頂、頂石棹及往自忠89.5K處等地點亦值得走訪。

五奇之晚霞
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 沼平公園、對高岳、小笠原山與第一停車場附近,都是觀賞阿里山晚霞的景點。

紫雲寺
於現階段各種資料觀察,紫雲寺創始應在1682年(清康熙2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且與許多早期寺廟起源的說法相仿,即有僧人將觀音菩薩的神像從大陸攜帶來台灣,在半天岩這個地方落單、搭建草寮奉祀並在此修行,日後,隨著觀音靈驗的傳開,逐漸有信徒加入信奉觀音的行列。因此地位置半山,名為半天岩,岩者,同巖,「巖山寺也,閩人呼山寺曰巖」,「閩人謂寺院為巖」,因此岩字本就是在山邊佛寺之名,半天岩即為一佛寺之名。又以山中紫雲常繞,又名曰紫雲寺,這兩個名字至今仍為信徒使用,甚且合併為半天岩紫雲寺。

五奇之森林
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涵蓋了不同氣候帶。從平地的龍眼、相思樹、桂竹林等熱帶植物開始,順著山勢攀升,景緻變換成暖帶林的樟木、楠木和柳杉林。再往上,到了溫帶林則可見到鐵杉、台灣扁柏、華山松、台灣杉與紅檜等。

五奇之鐵道
園區內現有三條支線,其中「祝山線」為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專供前往祝山觀日出的遊客搭乘。「眠月線」為觀光之用,除了沿途美景以外,終點還有著名的石猴遊憩區(目前因921地震及莫拉克風災毀損,尚在維修中暫不開放)。「神木線」則穿越園區,至巨木參天的神木區。而早年所遺留下來的25、26及31號蒸汽火車,經老師傅的妙手回春修復,已能恢復運轉,並以動態保存方式讓遊客搭乘與觀賞。

修慧步道
沿途景色深邃清幽,林相豐美,行走其間,頗為舒爽快意。區內以亞熱帶山地闊葉林為主,楠木、龍眼、福木、重陽木、九芎、山黃麻、楓香、杉木、黑板樹、相思樹繁密茂盛。鳥況良好,帝雉、斑鳩、白鷺、尖尾文鳥、竹雞隨處可見。雨後漫步小徑,遠近不一之處傳來莫氏樹蛙、金錢蛙、小雨蛙合唱,每每帶來驚喜。步道中幾個地點俯瞰視野極佳,如昇龍觀音廣場、石頭公公園涼亭等,天氣晴朗時,每至黃昏,落日紅艷如柿,襯以暮色,格外動人;夜裡,燈火與星光相互輝映,遠眺高速公路,千盞燈火如巨龍蜿蜒,流動光影如織,讓人留連忘返。

祈福步道
原本遊憩範圍多在昇龍觀音廣場與紫雲寺之間,2009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串聯農路規劃成步道並修建3座涼亭供遊客休憩遠眺。步道理果樹林木疏落有致,最宜賞鳥;羅和廣場裡十八羅漢石雕栩栩如生,行走其間,遠處偶而傳來寺廟鐘聲,更添禪意。

新八景之塔山奇岩
塔山山頂巨大岩峰又稱後藤岩,山岩節理層次分明,斷崖絕壁,形成嶙峋奇石,蔚為奇觀。由姐妹潭旁的塔山步道往上健行,可到達奇岩上的觀景平台,超廣角視野讓四周風景一覽無遺,可鳥瞰遊樂區及阿里山地區溪流地貌,並可觀雲海、晚霞美景,遠眺玉山主峰、秀姑巒山、對高岳等山巒景觀。

新八景之小笠原山
1904年10月台灣總督府阿里山勘察隊踏勘至此,由嘉義廳小笠原富二郎之姓命名,海拔高2,488公尺,觀景平台於民國94年11月新完成,在平台上除可迎賞日出外,還可觀賞日落、夕陽、彩霞及夜觀星座。

新八景之水山巨木
位於昔日阿里山通往東埔之水山線森林鐵路旁,建有360公尺之自然步道及觀景平台,可觀賞巨木風采及漫遊在蓊鬱林蔭下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土地公廟
頂笨仔土地公廟-福德宮並沒有神像,所供奉的是刻了「福德正神」四個字的石碑,相當奇特,又因地名的關係,外人戲稱「最笨的土地公廟」。

新八景之香林拱橋
翠綠山巒,綠樹扶疏,拱橋流水,山清水碧,跨越溪水,前方左側有一步道,駐足平台回眸一撇,彷彿進入日本京都。

新八景之28號巨木
樹種紅檜,為巨木群棧道中最為高大,樹齡最久遠之巨木。

苦楝老樹
全台最高大的苦楝樹就在頂笨仔,壯碩的苦楝樹守護著這塊土地上每戶人家,帶來無比的力量,也見證了頂笨仔的變遷,被列為珍貴百年老樹之一。

百年砌石梯田
為讓山坡上的泥土更加穩固,以便栽種,每塊田地外圍、外牆都用原石一粒粒的推砌而成,經過一百年的風吹雨淋,依舊穩如泰山。

新八景之慈雲觀景
在此還可遠望阿里山聚落及塔山,此處也是最早由慈雲寺通往神本的步道,傍晚時分漫步其中,若逢落日餘暉,金色的雲海,浪花飛舞,美不勝收。

光華賞螢步道
福華步道約2公里,北段是光華古汗道整建,南段以螢火蟲復育聞名,沿途福山林、竹林交錯,除可欣賞茶園風光,還可見石輪、紙寮等當年造紙遺跡。春末夏初的夜晚,此處的螢火蟲飛舞閃爍於草叢間,讓人彷彿置身波瀾壯闊的螢光海,星光點點與螢光相映照,十分浪漫。遊客可在步道中段的涼亭小座,傾聽蟲鳴蛙叫,感受頂笨仔聚落的樸實氛圍。

新八景之神怡流瀑
橫跨阿里山溪,橋下潺潺流水,溪旁古木參天,為第二期巨木群步道的起點,棧道全長約418公尺,沿途有16株千年巨木,行進其間請放慢腳步多做幾個深呼吸,來一趟思古幽情的巨木生態之旅。

新八景之阿里山神木遺跡
1914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線通車,其中高聳的阿里山神木與行駛需過的森林小火車之景象,幾乎是阿里山的精神象徵,並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1953年阿里山神木不幸遭受雷擊燃燒,元氣大傷;1956年6月7日神木再遭雷擊,樹幹內部起火,終致焚燒死亡。1997年6月因山區豪雨不斷,阿里山神木因水份負荷過重及土質鬆動,於7月1日上午10時5分不堪支撐而崩裂,其中三分之一的樹身傾倒於鐵路之上,另三分之二留於原地。

阿里山火車站
阿里山火車站,以木構造為建築主體,月台上一排木質微彎半拱的木柱是最特別之處。旅客一下車,就可欣賞到這前所未見的獨特設計,保證讓大家耳目一新。出了月台,就是寬闊的觀景平台,美麗的山景盡在眼前,遠眺層次分明的塔山,雲霧飄渺,氣勢非凡。天氣晴朗時更可看到雲海、晚霞、夕陽。低頭再望,商店區一覽無遺,盡收眼底。這個觀景平台,可謂是佔盡了絕佳地利的賞景地點。另外,在觀景台上放置了4座產自阿里山的台灣紅檜雕刻作品,分別代表起、承、轉、合四個階段的人文與藝術表現,連貫阿里山長久以來的歷史與文明之間的時空交錯。火車站的入口設於一樓,剪票口則設於二樓,也因為如此,此站亦是目前阿里山林鐵唯一設有電梯的車站。

沼平(車站及公園周邊)
沼平主要的景點如沼平車站、沼平公園(亦稱自然公園)、集材機(柱)等。往祝山的觀日步道起點亦是從沼平出發,約40分鐘即可到達祝山車站。沼平車站旁的開闊地則是沼平公園,初期規劃時以自然公園相稱,後考慮它的人文歷史價值而重新定位為沼平公園,園區內遍佈各類高山植物,如山櫻花、大島櫻、普賢象櫻、森氏杜鵑、多花紫藤、西洋蘋果、垂斯海棠、亮葉珍珠梅、貼梗海棠、雲南黃馨、桃葉珊瑚、繡球花、射干菖蒲、金雀兒、金針花等,初春時滿園春色關不住,為遊樂區內著名的賞花景點;秋天則點綴著台灣紅榨槭等變葉植物,楓紅層層的景觀讓過往遊客陶醉不已。

阿里山貴賓館
興建於1920年,佔地500多坪,在日據時代曾是日本皇族和高階警官視察阿里山休息的住所,整棟建物全是用當地特有檜木打造,建築時完全沒用任何釘子,古色古香。貴賓館前的山坡上,也可以欣賞到一葉蘭盛開的花影,淡紫色的花蕊漫佈在如茵的山坡上,相當醒目,令遊客有驚艷之感。

三元宮
三元宮民國65年移地重建於現址,佔地500坪宮內供奉堯、舜、禹村民俗稱三太公,先民自福建取香爐渡海來台,金身於台彫刻,是村民傳統信仰中心,每年廟會則以堯帝為主於元宵舉行,全村大拜拜並邀請親朋好友用餐。據村民所言,三太公是有求必應,天天香火鼎盛,尤其是男生當兵時,家人必到宮中求平安符,皆能順利退伍返家,而三太公對村民是有求必應,所以成為太平村的第一大廟。

瑞太資訊站
一樓以武俠瑞太為展示主題,以竹為解說素材並介紹瑞太旅遊線;二樓則以瑞太地區螢火蟲為特展;三樓則闢設觀景平台,充分發揮旅遊服務的功能。

竹林茶坊-孝子路步道
該路線可通往相逢瀑布、千年石洞、蓬蓮瀑布,但921地震及莫拉克風災重創過後,飛石走山結果,已經不適合前往。

民番界碑
民番界碑為清康熙以後界定山地與平地之界碑,原有6座,「梅山民番界碑」為碩果僅存之處。在康熙末業時,嘉義沿山地區,屬於原住民的生活領域。清雍正初,梅山尚無番人先住,很容成為漢人入墾的缺口。明鄭以來,先批渡海來台的漢人,在嘉南平原沃野,從事墾荒及聚落的建立,吸引更多移民。因此,此時由原鄉渡海來台的移民,已逐漸漸入墾嘉義沿山地區,致使原住民生活空間縮小,原先權益己受到影響。

祝山
由於地勢突出、視野寬闊,每當日出時分,萬道光芒灑落一地,加上山谷間形成的雲海,蔚為奇觀。多少遊客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爭睹這光芒乍現的景致。早在日治時期,祝山即是觀日出的重要景點,惟當時僅能利用步道登上祝山或對高岳。1971年起,林務局開闢祝山林道取代原先的羊腸小徑,但因人車爭道、廢氣污染等衝擊,於1984年5月另築鐵路,並管制車輛進出。由於祝山線鐵路僅在清晨行駛,日出後又匆忙下山,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亦是全國最早上下班的車站!

太平36彎眺景
由嘉162甲縣道往太平地區,離開梅山街道後,公路漸漸開始蜿蜒爬升,沿途檳榔樹、龍眼樹夾雜生長,車行其間,在每一次180度大迴旋盤升後,無論是群山爭綠,平原萬頃,總有些驚奇的發現。特別是天晴時,可俯瞰雲嘉平原,夏、秋兩季是觀賞落日晚霞與夜景的好時機,冬季則是雲海連綿,十分壯觀。

泰興岩廟
1823年由福建黃根隆自福建移駕觀音佛祖、哪叱三太子神像渡海來台,初為竹屋,至10幾年前改建為目前的建築。每年農曆的初五,全村會舉行觀音遶境祈福活動;農曆2月19日觀音生日與全省信徒同時舉行廟慶活動,廟方席開50桌,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進香朋友,是全村人潮最多的時刻。

古磨坊毛樹溪吊橋古蹟
生毛樹溪及其支流野溪為太興村的母親河,孕育出太興的現在過去及未來,溪中並有國寶級?魚,經過1年的護溪後,魚類繁生,卻在2004年的七二水災中,大部分護育魚溢堤而出損失不少,村民決定再封溪,遊客勿下溪撈魚以免被罰;經過生毛樹溪後,即抵達傳說中的瑞興情人吊橋及百年古磨坊。

山羊路步道
此步道保留原始風貌,原始林、竹林、溪流、飛瀑,穿越其間,令人覺得分外清爽,隨著步道向前邁進,可觀賞到雲潭瀑布之第三層及第二層瀑布,所以呢!步道的另一端就是與瑞里雲潭瀑布相連接,是觀瀑的好去處。

二尖山
二尖山位於嘉義縣梅山鄉龍眼村,是大尖山的副峰,高1274公尺,從竹仔岑開始步行,沿著大尖山稜線,經過海拔最高1304公尺的大尖山一等三角點,隨後緩慢下坡,便到達登山客休憩的好景點。另一條登山口是從龍興宮後方,順著枕木步道攀登,沿途除竹林、衫木林立外,偶而穿越茶園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每年秋末冬初寒流來襲時,更有機會可以一睹波瀾壯闊的雲海,漫步在步道間,讓人置身世外桃源一般。大尖山海柭1299公尺,有一等三角點基石,兩者位於山頂稜線,相距約15分鐘路程,往古坑方向可俯瞰雲嘉平原及檳榔樹,往梅山方向可俯瞰山谷及茶園,並可遠望草嶺,視野極佳。

碧湖觀景台
碧湖山觀光園平日雲騰霧繞,景象變化萬端,每年1、2月之際,常有壯闊雲海出現,在此設有一座現代化觀景涼亭及停車場,供遊客賞景休憩之用,為了使碧湖的景觀更加秀麗,碧湖的茶區經逐步完成線纜地下化的工程。俯瞰碧湖茶區,放眼望去看不到一根的電線桿,有的只有是錯落有致的茶園,和環繞山頭的朵朵雲靄,成為當地觀賞日出的絕佳地點。循著茶意漫步林間,不但可以讓茶香薰身,也可以舒展久未活動的筋骨。

觀音瀑布風景區
觀音瀑布風景區的四周為群山環抱、溪谷兩岸峽谷均為峭壁,區內共有飛瀑8座,由高山頂峰直瀉而下者,白鍊如銀、雄壯而浩大,似萬馬奔騰,有些則靈秀絹細宣洩而下,懸掛於林間峽谷各成奇觀。風景區內尚有觀音石山、石峭水潭、萬年蝙蝠洞、石縫一線天、千年石茭杯等自然景觀,潺潺溪流、清澈見底,魚蝦悠游其中好不愜意,觀音瀑布實為一個尋幽探勝、觀瀑賞石的好地方。

出水坑步道
步道全長約1400公尺,部分與早期青石階砌成的古汗道相疊,沿線孟宗竹及桂竹茂盛,行走其間,常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有趣景象。步道終點處稜線海拔約1200公尺,茶園綿延,視野寬廣風景優美,山巒層疊雲霧繚繞,偶見壯闊雲瀑在山谷間緩緩流動,佇立眺望雲霧後忽隱忽現的瑞里山城,彷彿人間仙境。

蝙蝠生態館
這裡的蝙蝠種類有台灣葉鼻蝠、摺翅蝠及小蹄鼻蝠三種,均為台灣特有種。據了解,除了在阿里山鐵路33號廢棄隧道外,林管處也在其他洞穴發現蝙蝠蹤跡,為了了解阿里山蝙蝠習性及族群變化,林管處特別編列經費並委託民間專業公司,進行蝙蝠生態拍攝及活動監測,詳實的紀錄了蝙蝠的日休眠、出洞、夜間活動覓食、生殖及冬眠等習性。每到假日便有當地居民擔任義工解說員,在解說站導覽解說水社寮的自然和蝙蝠生態,好讓遊客們能對水社寮有更深入的認識。

龍宮瀑布
龍宮大瀑布從竹坑溪步道的下端29.6K處停車場出發,約五分鐘即可來到步道的入口,循步道前行,中途有一休憩涼亭,往左可見到雷音瀑布群,往右前方可見到龍宮大瀑布。

竹坑溪步道
整座山區地形落差很大,水文繁盛,有壯觀的龍宮瀑布、生毛樹瀑布、雷音瀑布群等,沿步道經過吊橋高達12座,每一座吊橋造型及長度不同,值得親身體驗五官都領受的感動。

1314觀景台
天氣良好時,從觀日峰的涼亭可以東望草嶺大崩山,向南俯瞰瑞峰村全景。夜晚還能看見嘉義市區夜景。

南天巨屏
在村子內有塊高約60公尺,寬達200公尺的峭壁,人稱「南天巨屏」。可由「賴坤陽的家」山莊內清楚遠眺。

進學步道
由賴坤陽的家旁小徑繼續往前,可抵達10幾戶人家的小村子。地名係因後來才有人遷移居住的村子。由此亦能通往瑞里,從警光山莊出來,行程約2小時。

青年嶺步道
燕子崖岩壁寬度約40公尺,壁上經風蝕而行成橫條紋,密佈著整齊細孔。春夏時節,毛腳燕嘴上唌著泥土,在瀑布底下來回「抄水」,沾濕泥土並在岩壁上築巢,身姿曼妙。雨季行走崖下山徑,水勢自崖下瀉下,宛若走在水濂洞中。過了千年蝙蝠洞通往好漢坡,一路拾級而上,對體力是一大考驗。

樟樹湖觀光果園暨茶園
觀光果園擁有豐碩的農產,適合親子一同前往,寓教於樂,意義非凡!

櫻木花道賞櫻區
大阿里山區的櫻花豔冠群芳,太和村的櫻木花道位於太和茶園中,有500多株各色各樣的櫻花品種,花期、花色各自不同,每當元月進入花期時,一整片的櫻花林海令人賞心悅目,除了賞花乘涼外,還可在此露營烤肉。櫻木花道賞櫻區往瑞里的公路受莫拉克風災影響,道路不通,往瑞里、瑞峰的車輛,必須原路取道回到阿里山公路或經來吉、豐山到草嶺,再由平地轉梅山的太平36彎公路上山。

斯比斯比(鐵達尼大峭壁)
這處大峭壁,縱深達600公尺以上,形似船頭,當地人戲稱為「鐵達尼」,像極了電影「鐵達尼號」的男女主角張開雙臂、迎風而立的船頭畫面,歡迎有情人來當『羅絲與傑克』。這片峭壁,早期是鄒族先民追逐飛鼠和山羊的地方,附近森林亦是各種哺乳類、鳥類棲息的處所,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天水瀑布
瀑長約150~200公尺,由塔山頂一路下洩至來吉部落,而鄰近的鄒族神話傳說觀景亭,是由來吉社區當地的木雕師父集體創作,深具原創性又趣味性,遊客不妨細細品味鄒族的傳說故事!

百合廣場
涼亭略顯荒廢,但是周遭的植物仍充滿生命力地不斷生長、擴展自己的地盤,其中含有很多的蜜源植物提供蝴蝶豐富的食物來源。短短十餘公尺的範圍,就聚集了多種蝴蝶,青斑蝶、紫斑蝶、大紅紋鳳蝶、青帶鳳蝶、紅邊黃小灰蝶、銀紋淡黃蝶等都來飽食一頓兼行日光浴。

石鼓盤觀光大橋
此橋採單跨徑提籃式鋼拱橋設計,橋長140公尺,中間不落墩,兩側橋台採沉箱基礎,中央吊索分隔雙向各1個車道及人行步道,兩端引道長達280公尺,淨寬7.5公尺,為整個嘉義縣最長段跨距的橋樑,連結鄰近的土石流公園,規劃出主題式觀光景點,夜間千變萬化的橋體燈光,照亮幽靜山谷,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石盤谷峭壁藝術林
這片大岩坡上方,還生長著許多棵樹幹光滑的九芎木。村民依據不同的樹形將其命名為蚱蜢與蜈蚣、巨蟹木、蜘蛛王、鹿角叉等等。整片林子也稱為「九芎藝術林」。除此,岩壁上的林子裡也參雜著幾棵不同的樹木。其中一棵盤根錯結的巨大櫸木最受青睞,被稱為「百年巨櫸」。由此有一登山路線,可前往嘉南雲峰三角點,行程約1個半時,再接至草嶺。

豐山觀景台
由此亭上向西北望之,蛟龍溪、石鼓盤溪相交、北方乾坑溪來會,形成3溪匯集,此為清水溪的上游。平時可見大石疊疊,雨季時氣勢磅礡。

土石流紀念公園
起先豐山村的村民不知道森林下方的纍纍石頭如何形成,直到這幾年,飽嘗土石流之苦後,才明白這是百餘年前土石流所帶來的,當時遇到土石流,鄒族人才撤離此地。村民們於是在此設立了土石流紀念公園,並設置了觀景亭、森林步道、竹橋等,讓遊客也能優游百年前的土石流遺址。

石盤鼓瀑布
石鼓盤瀑布所在谷地,當地人稱之為「竹仔排」。其地形特殊,是一階梯式的河谷地形,因此形成一連串的瀑布,由下往上溯,可以看到風貌迥異的各型瀑布,共有6個,水量大小不一。是一階梯式溪谷地形,瀑布成群,由下往上溯可以看到風貌迥異的各類瀑布,雖然水量不大,卻有一種淺吟低唱的風味,水流冰涼而清澈,山谷深居清澗、景色自然綺麗,行走其間不妨欣賞大紅紋鳳蝶、寬青帶鳳蝶、烏鴉鳳蝶、枯葉蝶等翩翩飛舞。

石盤谷步道
目前規劃的步道可分兩段,前段係從停車場到石盤谷休息涼亭,行經吊橋、石板步道,沿途景色壯麗。尤其從橋上俯瞰,可充分感受巨石林立的震撼力。休息涼亭一帶營造得有如空中花園,不僅林木參天,鳥語花香,樟葉槭上還栽植了文心蘭、螃蟹蘭,加上野生的山蘇、愛玉、崖薑蕨,攀附在山麻黃、槭樹上,景色清新秀麗。樹下幾池人工水塘,映照滿山的綠意,也為鳥兒提供水源。這裡的鳥況頗佳,清晨時分,經常可見山紅頭、藪鳥、灰喉山椒鳥、冠羽畫眉、山雀科鳥類在那兒呼朋引伴。後段從休息涼亭上行,可上溯至石盤谷瀑布群,欣賞大峭壁與瀑布的美景。如果體力不錯,不妨繼續前進,深入至楓之谷瀑布。沿途竹林、次生林與原始林混雜,愈往內行,景觀愈是原始、壯麗,鳥況也更好,並行經天然粽葉林、九芎藝術林與大峭壁等景點。粽葉林的粽葉,又名山豬耳、蜘蛛抱蛋,散發粽香,是臺灣真正的粽葉,當地人常以這種植物的葉子來包粽子。九芎藝術林則有數棵奇形怪狀的九芎形成的天然藝術造景,像蚱蜢與蜈蚣、鹿角叉、飛蟻展翅、蜘蛛王等,令人稱奇。大峭壁垂直數十公尺,備有繩索供人攀爬。楓之谷瀑布,是此行最後一站,山谷裡長有野生的楓樹,每當深秋時節,楓葉轉紅落入溪裡,最是優美,楓之谷瀑布也因而得名。從停車場至楓之谷瀑布來回,約須3至4小時。

大石鼓園
經過一百年來的生態演替,在園區內,已經可以觀察台灣特有種植物,有山肉桂、木薑子、台灣苧麻、苦楝、台灣紅櫸木、台灣櫸木、台灣蘆竹等;且在四周亦可尋找紅山椒鳥、黃腹琉璃鳥、寬嘴鶲等蹤影,或親聞山櫻花、山芙蓉的清香,或漫步吊橋,值得大眾前來細細品味青山綠水的好去處。

迷糊步道(米洋溪步道)
原稱米洋溪步道,全長約2.3公里,蜿蜒米洋溪畔,天性開朗的鄒族村民取「米」、「湖」(底)諧音,命名為「迷糊步道」。步道裡有多處涼亭,雨季時節小坐片刻,聽溪水潺潺,十分舒爽;即非雨季,竹林步道裡亦充滿涼蔭,走來輕鬆暢快。北側出口在台18線66k處,景觀優美,並設有停車場及廁所;南側出口在阿里山戶政事務所旁,出口附近是「獸泉」,相傳為早期出泉水的地方,或者可前行至樂米吊橋後直行可通福山古道。

日警官舍
日治時期,鄒族人和日本的關係相當良好,鄒族人稱日人為「maya」,達邦地區是日本人最早設立「番童教育所」的原住民部落,是鄒族現代教育的濫觴。日警官舍是全台唯一位在原住民地區的「別館」,用來招待前來視察的高階官員。光復後曾為鄉長官邸,數年前重新整修,現在為阿管處遊客服務站,長期有阿管處志工駐守為民眾解說,民眾踏青千萬別錯過這幢歷史遺蹟。

庫巴
瑪雅斯比傳統祭典是阿里山鄒族最重要的祭典,達邦和特富野兩村輪流在村落中的庫巴場地舉行。

鳥占亭步道
步道上空常有「占卜鳥」繡眼畫眉盤旋覓食,依鄒族傳說,族人早期打獵或出征前,都要在當地涼亭聽清晨第一聲鳥鳴,如果叫聲很急促,代表不祥預兆,不宜出門,這種聽鳥聲占卜儀式,是鄒族長久來遵循傳統,因而取名「鳥占亭步道」。步道位在海拔一千一百餘公尺高山,兩側林木扶疏,綠意盎然,倘佯其中,吸取森林中的芬多精,步道高低落差不大,全程走完約四十分鐘,適合全家旅遊,還可順道走訪附近別具意義的達邦「庫巴」,及充滿神秘色彩的祭屋。

特富野步道
沿途可聽見栗背林鴝、酒紅朱雀、金翼白眉、白耳畫眉等鳥聲啾啾,或在春季盛開之櫻花枝頭上則可發現煤山雀、青背山雀、紅頭山雀、火冠戴菊和冠羽畫眉等蹤影。

里佳賞楓步道
在步道的入口處就可鳥瞰里佳全村,木棧步道方奇旎風光盡收眼底,沿途可欣賞部落景觀(家家戶戶圍牆種植著山蘇花、崖薑蕨和石槲蘭等各色花草)、楓樹林及竹林,步道的最底端即可前往里佳生態親水區。

巨石板
里佳部落的深山裡面,有處神秘的大石板,原本是溪流的河道以及茂密的叢林,經過幾年前賀伯颱風的肆虐,沖刷出長達700公尺左右、最寬處有30公尺、坡度15度的「大石板」斜坡,當中僅偶見裂縫。

風流洞
天然岩洞可是不懂得風不風流,風流洞的來名據傳是因為鄒族有服役婚的習俗,當男子有意娶妻時,必須先到女方家工作3年,此期間雙方不可以越軌,於是便有情人來此岩洞繾綣,所以風流洞可是見證鄒族特有婚俗的歷史見證人呢!

達娜伊谷
因為園區內遍植各式各樣的蜜源植物和食草,有龍船花、射干、波斯菊、冇骨消等,自然吸引很多蝴蝶棲息,蝴蝶種類多達71種。從停車場走進步道約百餘公尺,左邊的一處花圃,即有如蝴蝶的天堂。玉帶鳳蝶、青帶鳳蝶、大琉璃紋鳳蝶、大紅紋鳳蝶、銀紋淡黃蝶、水青粉蝶、眼紋擬蛺蝶數量最多,令人看得目不暇給。這處花圃剛好位在崖邊,經常是涼風徐徐,穿過樹縫,可見曾文溪風光,在此賞蝶、聽溪,暑氣全消。續行,另一處「蝴蝶天堂」,是在往第三賞魚區路上,這裡種植臺灣欒樹、龍船花等,花開時節,盡是群蝶飛舞,不時可見雄蝶追求雌蝶的求愛畫面。如果你是為賞蝶、攝影而來,此地保證讓你大呼過癮。

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
保育計畫從1985年展開一連串的協商和籌畫。1989年正式成立「保育隊」,並組成「河川保護委員會」,由村民自動自發組成河川巡邏隊,防範電魚、毒魚,並加強河川污染防治工作。經過數年的努力,達娜伊谷溪恢復清澈,魚群清晰可見,溪中自然生態也因此恢復生機。1992年,山美村獲得農委會自然生態保育楷模獎。1994年7月再成立「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希望以社區型態來經營該村的觀光事業,帶動產業發展。1995年1月開放「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2002年時,山美部落更因達娜伊谷溪保育之成功,獲得總統文化獎。如今,「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已然成為阿里山區一處新興的旅遊點。更因為生態保育成功,帶動農業產業發展。

新美教堂
1997年12月28日凌晨村落發生大火災,教會被波及,經歷三年多的努力重建,才又蓋了新教堂,但被火紋身的舊教堂,也被刻意保留下來。一來火燒之後,有一種奇特的美感 ,而且也是村落的歷史。 二則留著可以讓村民作為記憶和教訓。

荷蘭水
傳說鄭成功擊退荷人後。有兩位荷蘭士兵流亡到此,準備逃往東海岸。可是鄭成功的士兵一路在後追捕,他們途經此處時非常疲憊,於是取用這裡的山泉水,結果體力突然間恢復,於是繼續往東逃亡,擺脫了追殺者。後來的人因而取名荷蘭水。地點在今日古阿娜瀑布,從新美村開車約20分鐘,再走1個多小時山路。

達谷布亞努步道
本步道是早期鄒族人打獵和上山的舊路,有達谷布亞努的舊址,有群蝶漫舞的蝴蝶園。有魚蝦逆溪而上。有竹雞、穿山甲在林間活動,有溪谷地水流與砂頁岩交錯的景致,閒步其間,一種豐富飽滿的身心感受油然而生。

大石壁
此一傾斜石壁高達400多公尺,不輸隙頂的韮菜大峭壁。不過,嚴格說來應該算是個乾河床,經過長期侵蝕,形成一整片光滑面。傾斜度較緩,約30度左右。可從茶山村出發,前往第一鄰,再從由旁邊告示牌小徑上山。搭車大約30分鐘,抵大石壁瀑布的下方。

屯阿巴娜生態步道
園區呈O型步道路線,可以繞夕陽亭走上山頂的稜線,再走至瀑布。茶山著名的「水火同源」地下沼氣湧泉區,也在附近。晚上則是夜間觀察的精彩地點。光是蛙類有15種之多,種類佔台灣蛙類一半。螢火蟲也有6、7種之多。此外,珈雅瑪瀑布旁邊的小徑可通往大石壁和蝙蝠洞,行程約1個半小時。

太興岩步道
近年來,隨著步道遊蹤的推動,太興岩步道已逐漸成為遊客到訪瑞里途中的主要休憩景點。步道起點位於166縣道旁,設觀景台及解說牌一座,視野遼闊,步道位於寬廣的茶園之間,景色清幽雅致。行走於步道的山巒稜線之間,生態豐富,常有機會見到台灣特有種藍腹鷴等鳥類;其它如台灣杜鵑,每年四、五月盛開,花簇似錦。位於步道終點的「泰興巖」莊嚴寧靜,是太興村民的信仰中心,廟後的百年梅樹及孟宗竹林,則頗具古意幽情。

雲潭步道-雲潭瀑布
位於166縣道71.0K處,入口處旁有往水社寮車站的叉路。「雲潭瀑布」有仁壽第一美景之稱,須登617多個石階方抵達。瀑布分三層(底部的第三層瀑布因棧橋損毀,無法前往),高約200公尺,瀑水由巨石縫隙傾瀉而下。

花石溪步道
早期人們稱「灰石溪」,因水裡的石灰質成分常沉澱溪流的岩石、土層中,後改名「花石溪」。花石溪風景原始秀麗,哇叫、鳥鳴、水聲迭現,身踏其中,頗能盡釋煩憂。本部到位於花石溪上方,為太和地區主要步道,網上循茶園間的步道可至觀平台,觀賞周邊起伏的山巒,遼闊深邃的合谷及太和茶園、山林風貌盡收眼底。

天雲谷步道
天雲谷步道前後有觀日亭與天雲谷二處觀景平台可眺望山勢與地質,沿途為麻竹、苦茶樹、油桐與天然次生林象組成的多元化生態,而山林中的各種蟲鳴鳥叫也成為一路上陪伴前行的天籟。天雲谷瀑布發源於咬人貓溪,陡峭的岩壁及高懸的瀑布正如天雲谷之名,天上流雲高懸山巔,雨季時水量十分充沛。

巨木群棧道
當阿里山神木於1998年6月以自然放倒方式終結傳奇的一生後,取而代之的則是巨木群棧道。目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共有二期巨木群棧道,以神怡橋為分界點,第一期棧道以千歲檜為起點,採高架木棧道及點狀水泥基座接地設計的生態工法興建,至神木遺址處為終點。棧道全長600公尺,沿途架高木橋3座,可欣賞20株的紅檜巨木,胸徑5~12.1公尺,樹高25~42公尺不等,1998年4月15日完工後,遊客漫步其間,莫不讚嘆「樹大就是美」的壯麗景致。1998年8月,為串連樹靈塔一帶的紅檜巨木,林務局在香林神木及千歲檜架設木柵圍欄,並興築觀景台,連同第一期的巨木群棧道,便形成遊樂區內頗具規模的巨木群系統。2001年起,位於阿里山神木遺址附近的神怡橋為起點,林務局針對原始檜木林再開闢第二期巨木群棧道,全長450公尺,沿線有21棵紅檜巨木錯落其間,其中又以香林神木胸圍14.3公尺,獨霸遊樂區內的巨木群。每年三月中旬起,巨木群棧道沿途森氏杜鵑盛開,花團錦簇的杜鵑花叢粧點高聳入雲的檜木林,時而雲霧飄渺,便形成獨特的阿里山花季景觀。

樹靈塔
樹靈塔為一高約20公尺之石塔,建於1936年,藉以紀念、安撫當初遭砍伐的樹靈,如今週遭都是後來栽植的杉林。近年來因生態保育思潮興起而變的赫赫有名。

慈雲寺
紅簷綠瓦的慈雲寺建於1919年,當初因覺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目前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原是泰國國王於1918年贈與日本天皇,日皇覺得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

樹木銀行
前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途中,路經番路鄉一定會看到一棟大木屋,這裡是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的觸口工作站,也是國內唯一設有樹木銀行的自然教育中心,提供了保存珍貴老樹之場域。每棵老樹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還等您傾聽;園區內栽植百餘種中、低海拔樹種及誘蝶植物,各季節的風光與生態物種皆有特色,也等著您來發現。本中心配置有環境教育專案教師,專為服務國中、小戶外教學。專業的人力、豐富精彩的課程與安全的場域,打造一個孩子可以在自然中快樂學習、師法自然的新天地;特定日期之周六主題活動,則提供一般大眾休閒娛樂之最佳去處。歡迎您,撥個空來走走看看吧!!

德蘭日式庭園簡餐-親子友善餐廳
"德蘭"從前是天主教堂的幼兒園,是許多番路在地鄉親兒時的回憶。一樣秉持著讓孩子有快樂回憶的童年,整修約莫一年,保留了舊式老房的建築、更規畫了更多孩子可以遊憩的空間(戶外:溜滑梯、玩沙區、羽球、撈魚區及二十餘坪室內遊戲室)。德蘭提供場地供大型團體辦理活動,更提供buffet式用餐、更有預約合菜佳肴!德蘭,讓小孩開心、大人身心靈都放鬆的一個場地。


アップロード中...

変更に成功しました
このアイテムを削除することを確認する
多語系設定
クッキーの設定
必須ではないCookieをすべて受け入れることで、お客様のエクスペリエンスをパーソナライ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クッキーポリシーを読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