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七美鄉熱門景點(觀光局提供)

雙心石滬

石滬是先民智慧的展現,它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築的捕魚陷阱,而七美的'雙心石滬因造型浪漫,吸引眾多的情侶前來,儼然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景點。雙心石滬是澎湖地區眾多石滬中,保留最完整的石滬,若要觀看雙心石滬必須先確認每日的退潮時間,才能順利看到完整的石滬雙心形狀。追星資訊雙心石滬、龍埕、燈塔等七美的各個景點,也是常在MV或廣告片出現,尤其是雙心石滬,劉燁「愛無界鎖定今生」、廣告片「 Canon EOS 650D -澎湖篇」,還有「原味的夏天」中爺爺的私生女去尋找她媽媽所遺留下來卡片中的場景,都是這兒。看看環景(Go)

大獅風景區

大獅風景區海岸線連綿的柱狀玄武岩海崖奇觀,聯結著向東延伸入海的小海岬,讓該處海岸線顯得氣象萬千。特異之造型和色調與四周白色浪花呈現對比更顯突出,增添幾分雄偉氣勢,其形如一隻蹲伏於海崖的石獅,在蒼勁海水、天際灰濛間眺望著無垠大海,大獅之名由此而來。

南嶼城

南嶼城是七美早期作為抵禦外來侵略的防衛設施,在拱型玄武石門內側,嵌有「重修南嶼城記」石碑,南嶼城全部採用玄武岩堆砌而成,有著方正雄偉的格局,拱型城門揭露著一絲絲古意,傍晚時分,落日餘暉泛著柔光,別有一番浪漫風情。

小台灣

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嶼的東北方,由牛母坪沿著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時會看到一個觀景涼亭,站在涼亭上即可觀賞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還有狀似龜山島的岩石在同樣的位置,在海水退潮時形狀更為明顯。

鯉灣遊憩區

呈弦月形的鯉灣,為天然的小灣澳,是七美島漁民最早近海作業的港口,現況僅以南側小範圍闢建為簡易的「  港」。鯉灣白色珊瑚碎屑的海灘,不但是七美唯一的戲水區,其海域極適合從事浮潛活動。附近的玄武岩地形非常發達,柱狀玄武岩呈倒臥狀、放射狀、交錯狀,頗為壯觀且多樣化;海蝕地形則處處可見。玩家秘笈夜晚觀星、黃昏夜烤,以及午後浮潛欣賞千嬌百媚的珊瑚,此乃鯉戲水區三大玩法,輔以周邊露營涼亭、沖水衛廁設施完整,為七美最佳露營區。

望夫石

七美嶼因島上男人捕魚工作危險艱辛,易生意外,早期曾有「寡婦之島」戲稱。相傳在望夫石附近住著一對恩愛夫妻,某日丈夫出海捕魚遲遲未歸,妻子隻身到岸邊等待郎君回航,日復一日,終不堪飢寒,香消玉殞。後人將她安葬於海邊,石岸竟風化成一婦人仰躺的形貌,包括頭髮、身軀、雙足及懷孕的小腹唯妙唯肖,望夫石的傳說於是不脛而走。玩家秘笈望夫石不單可眺望賞景,亦可循前方石橋跨過望夫石腹身來到潮池,一窟窟的潮池裡,小魚小蟹戲遊其間,為天然的生態教室。但須注意退潮時段以免發生意外。

七美人塚

相傳為明朝時,成群的盜賊從七美的南邊海岸登陸,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出海捕魚,剩下老弱婦孺,其中7位女子正在附近山上農忙(一說在井旁洗衣),不幸遇上倭寇侵襲,最後不甘受辱而相攜投井。事後鄉人,用土填井,後來長出7棵枝葉茂盛的香楸樹,民國38年劉燕夫縣長與何志浩將軍前來憑弔,何將軍有感而發,撰寫七美人歌一首,刻立於石岩上,歌曰:「七美人兮白璧姿,抱貞拒賊兮死隨之,英魂永寄孤芳樹,井上長春兮開滿枝」。七美人貞烈事蹟,遂為擴大整建為「七美人貞節園」,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前來觀賞、憑弔。

龍埕

「龍埕」為一段長達600公尺內曲、南向之凝灰岩與玄武岩互層的地形地質,並經過千百萬年的海蝕作用後形成平整的海蝕平台。由於熔岩流在流動覆蓋過程受到營力互相擠壓後,形成動感十足的褶皺現象,加上不同種類的藻苔色澤強化褶皺曲線條紋的立體感。由崖錐頂上俯瞰平台,可見綠、白、灰、褐之曲線蜿蜒其上,整體看來宛若一條翻騰在藍天碧海中的蟠龍,因此得名「龍埕」。廣義的龍埕泛指該處三大片的連續海蝕平台而言,鄰近的小海蝕平台所在位置,猶如龍珠、龍頭,活靈活現,渾然生成。從高處往下望,因大浪拍擊平台邊激起之浪花,又彷彿白龍在浮游。從大獅風景區觀景台可見收全景,亦可經由涼亭旁沿著海岸人工石階道前往另一觀景台欣賞。循緩降鈄坡往下走,可抵達海蝕平台,可近距離觀察豆腐岩、壺穴等地質景觀。

七美遊客中心

提供旅遊諮詢等服務

七美島

七美鄉因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朝初期稱為「南嶼」或「南大嶼」,但因一般人認為其面積在澎湖群島以南的離島中是最大的,所以在清末民初又回復稱為「大嶼」。目前鄉內轄下有東湖、西湖、中和、平和、海豐和南港等六村。

Mode d’aperç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