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牡丹鄉熱門景點(觀光局提供)

東源森林遊樂區

東源森林遊樂區,是被蒼翠茂林群圍住的幽靜山谷,園區內的森林步道就像東源導遊,總可以帶領遊客走向每一處值得停留的景物,美景如畫的東源湖、清新高潔的野薑花花海、沉靜優雅的桃花心木森林、原味十足的石頭小屋,都是讓人流連忘返、一再回首的理由。東源的綠意是滿滿的,滿滿的草海,滿滿的山樹,滿滿的桃花心木森林,佇立高高低低的桃花心木群中,多看綠色的確會讓心情自然放鬆,呼吸之間都是自在的空氣,所以即使沒有對話,也能感受樹群的心情,因為自在的情緒是會感染的,看似沉靜優雅的桃花心木原來一直不受拘束的留在這裡。花味好香,是野薑花的濃郁香味,不必尋著味道就能看見它,因為這些野薑花遍開滿滿山谷間,白色花瓣真的很脫俗,尤其生長在這處幽雅清靜的地方,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野牡丹也是,紫色的、紅色的、白色的、桃紅色的亂開一片,或說是熱鬧的開成一片,真是一群會靜中起鬧的花兒們。東源湖有一個惹人哀愁的別名,就叫「哭泣湖」,但其實它與淒美傳說完全沾不上邊,這是排灣族的母語諧音,原是水流匯集的意思。哭泣湖是一個靜謐宜人的湖面,綠色荷葉浮於湖面,紫色荷花出水燦開,偶有水鳥來此悠游,石頭小屋臥於湖畔,不必運用想像,眼前一切就是一個美麗世界。哭泣湖附近有一處很特別的水上草原,特別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曾被詛咒的傳說,排灣族將此地視為禁地,若要進入必須舉行儀式或由部落長老帶領才行,當然這已經是一段過去的傳說;特別的原因之二,因為草原過去是一片沼澤地,被棄耕之後雜草繁生,所以草面不像石頭路面這麼踏實,有機會可以來體驗一下喔!

哭泣湖畔自然生態園區

屏東縣牡丹鄉的東源部落,以豐富的濕地生態著稱,部落裡的水上草原與東源湖,更被登錄為國家重要的濕地,而由部落的董實牧師夫婦經營的「哭泣湖畔自然生態園區」,便位於這個得天獨厚的生態教室。風趣的董牧師也常化身為解說員,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對生態的研究,帶領遊客一探東源湖豐富的生態,分享與大自然共存的道理。園區內亦設有民宿,提供住宿服務與風味餐,讓來到這裡旅遊的遊客,不僅可滿足對生態的好奇,更能品嘗道地的原住民餐點。

牡丹公園

座落於牡丹鄉牡丹村的牡丹公園,是踏青散心的好地方,也是牡丹池山的登山步道入口。小而巧的牡丹公園在牡丹村旁的平坦林地上,每至夏日午後,可由此處觀賞由牡丹池山緩緩而降的裊裊雲霧。高雅的小亭與精緻的階梯,搭配著此地曾枯黃的山林景觀,鳥語蟲鳴徐徐微風,在此歇歇腳,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遊之閒情。緩步登上牡丹池山,山頂視野遼闊,東側太平洋、北面的東源部落及山腳的下牡丹村,均能清楚映入眼簾,將牡丹溪谷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美的讓人忘卻了登高爬梯的疲憊。從登山口至牡丹池山三角點步道全長約3.7公里,路徑起伏小,路況良好,沿途經過相思樹造林地及原生闊葉樹林。穿梭在山林間,動植物資源豐富的牡丹池山,儼然是一座最佳的戶外生態教室。

佳德谷原住民植物生活教育園區

「佳德谷」排灣語稱「gidaku」,是「位於部落下方」之意,舊時隸屬於牡丹社,也是各部落族人聚集、交換意見的地方。有鑑於數百年來祖先累積的生態與植物應用的知識,在時間變遷下逐漸流失,且因為部落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傳統語言與部落歷史文化出現斷層,因此,部落族人決定成立協會經營「佳德谷原住民植物生活教育園區」,作為文化傳承、旅遊發展的基地,除了提供排灣族風味餐,更種植通過有機認證的香草,作為各種香草產品,並且展售部落工藝品,發揚原住民的工藝美學。

牡丹水庫

於民國84年正式完工啟用的牡丹水庫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境內,起建任務是為了解決恆春地區的民生及農業用水需求,因此選擇在四重溪河谷築壩蓄水,主要匯集汝仍溪及牡丹溪兩支流的水源,集水面積約為69平方公里,總蓄水量高達3,000萬立方公尺,是屏東地區最大的水庫,也是臺灣最南端的水庫。牡丹水庫每日供水量為10萬噸,常年供水量是3,700萬噸,目前主要供應枋山、車城、恆春、枋寮、滿州、牡丹等六鄉鎮的一般用水,以及墾丁國家公園一帶至民國110年的公共用水。除了一般用水需求,牡丹水庫還因為景致宜人,也逐漸發展為牡丹鄉的觀光景點之一。在抵達牡丹水庫前,會先經過牡丹大橋,紅色半圓形拱門是這座橋最醒目的造型,更特別的是兩側橋身還雕鑿許多原住民圖騰,看起來真像是在列隊迎賓;進入牡丹水庫後,車道左側有一座小型的「啟用紀念碑公園」,靜立圍欄邊,底下是水庫渠道,在乾雨季節,很像一條涓涓細流,左手邊就是那座剛剛打過招呼的紅色跨橋,往公園裡邊走去,綠樹越種越多,越走越有置身小型森林的感受。由於牡丹水庫建於四周盡是連綿層巒及綠色林樹圍繞的四重溪河谷上,想一覽這裡的湖光山色,就要順著登山步道直往壩頂,沿途看見大壩、洩洪道、出水口等雄偉建築,不難想像洩洪時,那如千軍萬馬般的奔流氣勢;登上水庫頂端,壩頂上有一窪澄澈如鏡的集水區,不時讓陽光照耀的波光閃閃,彷彿被山巒圈住的綠寶石,再搭襯藍天與青山,牡丹水庫的景色是絕對不會令人失望的。

旭海溫泉

旭海溫泉位在牡丹鄉旭海村,水源為自然湧出的地下水,泉質為無色無味的碳酸泉,泉溫45℃左右,酸鹼值大約是7.4,屬於弱鹼性的泉水,隔間採公共浴室的形式,分為男、女浴間,這是臺灣少見的公共澡堂溫泉。泡溫泉雖然對身體健康有益,不過泡澡時間還是不宜過久,大致以15分鐘為限,若遊客是經由長途跋涉而來,最好稍事休息再入浴,不然容易引發不舒服的現象。旭海溫泉的泉質良好,要是能夠搭配正確的洗浴方式,就能收到通體鬆放的成效。在進入浴池之前,先以溫泉水慢慢從腳部淋浴到頭部,讓身體習慣泉水的溫度,也等於是入浴前的暖身;接著進入溫泉池,一開始也是先浸泡腳部,幾分鐘過後,再整身坐入池中,不過池水高度最好不要超過心臟部位,泉水的溫度漸漸帶起身體的血液循環,使全身開始暖和起來,也就提升了保健效益。泡完一個舒服的溫泉澡後,就到附近走走吧!這裡有一處彷彿遺世獨立的旭海部落,部落居民以排灣族人為主,有著濃厚的原住民風情,人文特色豐富。由於旭海部落依山面海,不僅能夠欣賞層疊山巒之美,還能遠眺浩闊的太平洋海面,自然美景令人無從挑剔。再往海岸走去,會來到寧靜的旭海漁港,港灣內停泊的不是造型新穎的大漁船,而是越來越少見的舢舨船,走近堤防邊,可以看見海堤牆面彩繪各種捕漁情景,圖面可愛深具童趣。離旭海漁港不遠處,有一個海灣曲線美如月牙的牡丹灣,這裡沒有太多人工開鑿的痕跡,還維持著原始樸質的風貌,海岸上遍滿許多美麗的貝殼與鵝卵石,在湛藍海水的潤澤下,與金色陽光、碧藍天空連成一幅動人景色。

旭海草原

旭海草原又名中正大草原,地屬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位於旭海溪出海口北側的牡丹鼻山平緩坡地,緊鄰太平洋岸的牡丹灣,總面積約80公頃 ,至今仍是一處保持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觀區。景觀區內規劃了三條賞景步道,分別為草原步道、牡丹鼻山步道及生態步道,每一條步道所呈現的景觀層次皆不相同。 草原步道總長大約900公尺 ,行走難度不高,屬於休閒級程度。隨著步道一路蜿蜒而上,沿途所見都是蔓延成片的翠綠草嶺,偶爾來一陣溫柔和風,隨即聽到風吹草動的沙沙響聲,聲音是那樣地規律、那樣地平靜、那樣地和緩人心,草色青青,心情也輕輕,會在這裡觀海、觀日出都是自然不過的停留。 沿途有恆春楊梅、錦蘭、桃金孃、白臼等矮灌木叢夾道的牡丹鼻山步道,總長約400公尺 ,以一般腳程計算,走完全程大約只須10分鐘,需要征服的僅是稍微陡峭的山勢,在越過了海拔232公尺的牡丹鼻山最高點之後,接下來的路程就輕鬆許多。生態步道長約1,500公尺,兩旁不乏許多嬌麗的海桐、野牡丹、恆春山桂花、港口木荷、臺灣樹蘭、細葉饅頭果等野生植物群,不時還有蝴蝶、昆蟲與爬蟲動物現蹤,路程雖然遠了些,不過步行其間卻是一點也不無聊。 在銜接草原步道與牡丹鼻山步道的三叉路口有一座觀海亭,想當然,這是一處絕佳的遠眺據點,前方就是煙波萬頃的太平洋,近岸則是美如月牙曲線的牡丹灣,灘面布滿渾圓如盤的鵝卵石塊,附近還有純樸的旭海漁港及神秘的矮黑人石板屋,「漁村、遺址、拍浪與奇石」,想想又是另一段美好旅程的去處。

阿郎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全長200餘公里,相通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它是一條沿著中央山脈東南段、鄰著太平洋海岸線所闢建的古道,相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古道早期的功能為提供原住民墾荒打獵、清兵行軍及遷徙之用,由於沒有公路到達此處,這條古道的沿線景觀及人文歷史,至今仍保持美麗原貌,美麗的人文史蹟、美麗的海蝕岩礁、美麗的熱帶植被以及美麗的崖岸,是臺灣難得一見的原始美景。 在自然景觀方面,阿朗壹古道因為延伸至臺灣海岸段,加上還未開發,使得這裡的海岸景觀仍然相當完整,尤其岸邊的長礫石灘,一顆顆渾圓的鵝卵石,大小不一、分致錯落在岸上,像極一堆堆的石盤;而海岸的原始植被也被保存的很好,許多稀有的植物品種都能在這裡見到,尤其在古道上的旭海草原,植物的景觀層次極為豐富;古道所經過的地方,動物種類同樣不惶多讓,野豬、彌猴、鼬獾、黃頭鷺、烏頭翁、竹雞、黑枕藍鶲、赤腹鶇、小雨蛙、艾氏樹蛙等,也都能在此發現。 在人文歷史方面,早期居民對於阿朗壹古道的依賴甚深,這些居民包括卑南族知本群、阿美族、排灣族、馬卡道平埔族、客籍或閩籍漢人,在遷徙及定居的過程中,陸續留下祭祀風俗、建築遺跡、婚嫁禮儀、生活用品等珍貴的人文傳承,在在都是令人著迷的一頁。

此為預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