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介紹

本建築為市定古蹟山林事務所,創建於日昭和年間,專責培育管理林業。西側沿建築線設置約兩米高圍牆,東為原臺南州廳,北方乃圖書館,三者共同形塑出中庭,園內綠草如茵,植有喬木數株,其中兩株約莫三層樓高南洋杉,概於1951年栽種,歷經多年風雨考驗,被稱為「夫妻樹」。整體建築由表面洗石子處理基座、紅磚牆身、屋頂三部份所構成。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於2012年開館,展出作家生平、作品與相關文物,紀念臺灣重要的文學作家葉石濤先生。館內一樓以葉石濤先生的文學作品為主,提供小說作品閱讀。展區二樓保存葉石濤先生的藏書、每日寫作的桌椅等,並展示生平要事、訪談影片與專題特展等。本館設有中、英、日、臺文雲端導覽,歡迎多加利用。

臺灣文學使徒 葉石濤

「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作家只能算是使徒,為後來者鋪路。」出自葉石濤寄給鍾肇政的信件中。
經歷政局變遷、語言轉換、白恐入獄,葉石濤從一個浪漫的早慧世家少年,轉變成為臺灣文學立下標竿的文學使徒。

葉石濤生平年表

本區展出葉石濤重要事蹟年表,以及相關文物(複製品),帶您了解葉石濤生命中的重要經歷。

◆◆◆●●●【展出文物】●●●◆◆◆

葉石濤自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畢業證書。
葉石濤抄寫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判決書。
葉石濤撰寫評論〈孤絕的作家,孤高的文學評舞鶴「拾骨」〉手稿

延伸觀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CTPsCrG-U

葉老生平年表:https://culture.tainan.gov.tw/theme/table/index?Parser=4,47,307,294

葉老與音樂

◆◆◆●●●【葉老與音樂】●●●◆◆◆

葉石濤就讀中學時,受日本老師邀請至家中聆聽唱片,接觸了法國、芬蘭及日本等地的音樂薰陶。
葉老認為音樂的音感表現就如同小說結構,認為懂音樂的作家,亦善於掌握情感的起伏、人性的變化,能夠使文章如流水一般充滿音律性的變化。
葉老於2001年與莊紫蓉女士的訪談中,提到對德布西音樂的喜愛,認為那是一種印象派的不諧和音,如日本的御神樂混合不諧和音的合音用法,使葉老聽到德布西的音樂時,總想起日本的御神樂。

延伸閱讀:
自己和自己格鬥的寂寞作家-專訪葉石濤
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character_series/taiwan_litterateur_interview/b01_13101/b01_13101_1_

葉老不但聆聽唱片,也曾學習鋼琴。會彈奏德布西的《月光》、貝多芬的《月光》及法國作曲家加布里埃爾·於爾班·佛瑞(Gabriel Urbain Fauré)的《月光》。

◆◆◆●●●【音樂導聆】●●●◆◆◆
■本展區設置兩組耳機,循環播放以下樂曲:

★阿希爾-克洛德·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8/22-1918/3/25)
《月光》(Clair de Lune)
這是音樂家阿希爾-克洛德·德布西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第3曲《月光》(Clair de Lune)。創作靈感來自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的詩作。

德布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薰陶。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其音樂對自他以降的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和《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組曲《貝加馬斯克組曲》、《意象集》、《版畫集》等;而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德布西非常喜歡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神奈川沖浪裏》,不但在住家內懸掛欣賞,1905年發行的交響詩作品《大海》(La Mer)以《神奈川沖浪裏》做為總譜封面。

作家的條件

在葉老心中,身為一個好作家,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作家必須具備獨得的「作家之眼」,也就是作家要具備關照人類世界形形色色底事象的能力。」(出自〈作家的條件〉)

「一個有成就的作家必須確信他的工作對於人類社會有所貢獻,而能孜孜不倦、堅忍不拔的寫下去,以反映時代和社會。」(出自〈論吳濁流〈幕後的支配者〉〉)
「堅忍不拔的作家精神,悲天憫人的世界觀,千錘百鍊的文字技巧。」(出自〈論吳濁流〈幕後的支配者〉〉)

「文學的路始終是一條荊棘密佈的路。如果一個作家停止思索與挑戰,陷入自滿的泥沼,那麼他再也不是什麼作家了。」(出自〈懷念吳老〉)

「唯有從發掘鄉土人物的人性中出發,覓取普通的人類共有的人性,對於人類理想主義傾向有所貢獻,才真正算是偉大的作家。」(出自〈鍾理和評介〉)

「誠實是每一個作家應該持有的態度,因為唯有誠實,作家才不被時代、社會之偏見所蒙蔽,而能夠正確地把握住真理和現實,毫無忌憚地用紮實的寫實,把現實世界的諸樣相表現出來。」(出自〈評〈校園裡的椰子樹〉〉)

「一個作家假若企圖如實地塑造這現代人的生活,他必須具備繁多的知識、敏銳多樣的感覺,從潛意識底層來捕捉或解釋人們行為的能力。」(出自〈黃娟的世界〉)

「深刻的心理創傷在經年累月的壓抑和發酵之後突然爆發足以使人發狂而毀滅,也足以使人憂傷終生頹喪而亡,唯有作家把這些創傷化為一股創作的熱情得以超越自己,獲得解脫。」(出自〈評李喬的兩本書〉)

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

為紀念臺灣當代文學作家葉石濤,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以葉老的名字為文學獎命名,於 2021年舉辦第一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

葉石濤被稱作「短篇小說之王」。藉由短篇小說,來訴說他生活在臺灣的故事。多達120 篇短篇小說內容描寫臺南的地景、人物、事蹟,可見故鄉臺南之於葉石濤心中的地位與深刻影響,不僅是生命的出生地,更是文學創作的孕育搖籃。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盼望生活在臺灣的文字創作者傳承葉老的精神,以短篇小說創作說出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由於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具有歷史定位,評審委員一致認為第一屆首獎應具有典範意義。第一屆投稿作品末能達成評審委員期待,故決議首獎從缺。
使葉石濤一生追求臺灣文學「沒有土地,哪有文學」的精神傳承後世,向大眾介紹葉老不凡的文學貢獻與短篇小說創作瑰寶,鼓勵臺灣作家創作這片土地上屬於自己的故事,將第一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首獎獎座置於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成為本館展現葉老追求臺灣文學精神之象徵。


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獎座

獎座特別邀請臺南傑出藝術家蘇小夢設計製作,以及由資深臺灣文學硏究者張良澤教授為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牌題宇。
獎座設計概念以葉石濤「食夢之獸」作為構思主軸。獎座基座以石材作為土地意象,象徵文學的生命乃由這塊土地生長而成,也與葉石濤名宇中的「石」有宇義的連結。
獎座主體結構,以紅銅製作「彎折鉚釘固定的鐵花窗」與「交錯穿梭的道路」,代表臺灣的城市景色與人文風格。獎章(別針)由銀材質結合傳統金銀線細工技法製作,造型結合植物、花朵與蝴蝶三者意象而成,象徵文學家的人生過程經由命運的磨鍊後,播種收獲得到創作的果實。

「作家本來猶如一隻吃夢為生的夢獸,他哪裏知道這個夢獸也需要靠麵包生活,而麵包並非終日做夢就可得到的呀!」 一葉石濤

「食夢獸」以不鏽鋼線與紅銅線編織而成,無限漫延的複合體造型,象徵時閒的積累與創作者的心志,不斷尋求創作生命養分的夢。

獲獎年表

1969年5月 第十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獎
1980年2月 第一屆巫永福評論獎
1980年10月 聯合報文學貢獻獎
1987年 《臺灣文學史綱》獲中國時報文化貢獻獎
1989年8月 鹽分地帶文藝營文學貢獻獎
1990年 臺南師院第三屆傑出校友獎
1991年11月 臺美基金會人文成就獎
1994年 第一屆高雄縣文學貢獻獎
1995年 第一屆府城文學貢獻獎
1998年11月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家牛津獎」
1999年4月 高雄市政府顧問
1999年11月 成功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2000年5月 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
2000年6月 高雄市文藝貢獻獎
2000年12月 八十九年行政院文化獎
2001年9月 國家文藝基金會第五屆國家文藝獎
2003年 真理大學臺灣語文系客座教授
2004年5月 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5年8月 財團法人文學台灣基金會第四屆董事
2008年 臺南市市鑰

短篇小說之王

葉石濤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其一生撰寫超過150篇短篇小說。本展區除準備超過50篇短篇小說冊外,更搜羅葉石濤已絕版的小說集,邀請您拿起書,進入葉老筆下的小說世界,享受豐富的文學滋養。

去官網看更多:https://culture.tainan.gov.tw/theme/form/index?Parser=2,47,314,297

延伸聆聽: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Podcast頻道【食夢之獸】EP.2葉石濤-文學著作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gwgi6ylw4k0812waaqp8vn

文學地景

◆◆◆●●●【文學指路 地景地圖】●●●◆◆◆

葉石濤單是提到府城的地景,大大小小將近有180處,有些是眾所周知的景點,像是孔子廟、赤崁樓等;有些像是豆油間、番薯崎等就少為人知;更有像是打銀街、打石街等舊名;或是虛構的如葫蘆巷、蝴蝶巷、蝸牛巷等。

這裡提供了四組路線,各約3小時,歡迎您親自走訪踏查葉老筆下的地點,穿越葉老筆下的虛實記憶,沿路品嘗菜粽、米糕等美食,沉浸於府城獨有的文學之美。

◆【浪漫之心】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警察局→臺南州廳→市議會→大正公園→消防署→銀座通→度小月→林百貨→勸善堂→打石街→臺南郵局本局→天公廟→草花街→鞋街→竹仔街→打銀街→魁儡巷→萬福庵→施家大厝→范進士街→外媽家→赤崁樓→石鐘臼→大天后宮→葫蘆巷→武廟→皇后戲院→蝸牛巷→祈福國小

◆【白色之網】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芒果林→下大道良皇宮→小西門→西門町→宮古座→蝴蝶巷→寶美樓→米街→五金行→冥紙店→大統街→寶公學校→大舞台→興南客運總站→普濟殿→佛頭港街→水仙宮→看西街教堂→牛磨後→豆油間→淺草鬧市→番薯港→盛場→運河→新町

◆【黑色之光】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孔子廟→末廣公學校(一)→忠烈祠→兵馬營街→大南門→末廣公學校(二)→台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自來水機構→台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延平郡王祠→喜鵲巷→順生醫院→萬川餅舖→高砂町→公會堂→太平境教會

◆【食夢之獸】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西來庵→城隍爺廟→辜婦媽廟→台南州知事官邸→耶穌學校→東門城→家政女中→竹園町→州立台南二中→火車站→中華日報→省立醫院→七娘媽廟→聖惠牙科醫院→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線上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E0mHme2DknqhiYm7Oi7j2DQhOB5yq7Pr&usp=sharing

延伸觀看:
漫步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城市 葉石濤的府城台南https://yehtainan.nmtl.gov.tw/#
何謂台南-以葉石濤作為一種觀點https://eyesonplace.net/2019/03/22/11140/

◆◆◆●●●【地景籤詩】●●●◆◆◆
玩到失去方向?來抽一支籤看看今日運勢如何。

玩法步驟:
1.抽一支籤
2.依籤打開對應抽屜,拿取一張籤詩。

葉老宇宙

◆◆◆●●●【葉老宇宙】●●●◆◆◆

被稱作「短篇小說之王」的葉老,以小說建構出多重宇宙時空,而角色們如同時空星門一般,等著您閱讀他們的故事,進入葉老的文學世界。
節錄文本:

◆簡阿淘◆
不知睡了多久,簡阿淘突然驚醒了。彷彿置身在深山幽谷人跡未到的地方,他在夢裏老是聽見琤琤淙淙的泉水湧出去的聲音。其實他之所以醒過來不完全是這流水聲的緣故,大半是十月下旬冷冽的寒氣,使得從毛毯裡伸出的雙腳麻木的關係。睜開惺忪的睡眼,他一下子清醒過來,那揮之不去的惡夢又抓住了他,開始折磨他;原來他的身子還留在府城警察局看守所的第八號牢房裡。不知幾點鐘了?他不知道時刻;被押進來的時候,他的手錶、眼鏡甚至連褲帶都被沒收了。節錄自〈牆〉

◆高錦綢◆
中秋節過後,高錦綢勉強陪阿母到天公廟去燒香,天公廟離她位在萬福庵的家不遠,走不了十多分光景就可以到了。她們即將搬到網寮村的阿舅家,她對新的生活充滿著綺麗的夢想,希望未來過的日子像鴿子依樣自由自在,爹去世三年多了,媽媽希望她和妹妹阿緞可以嫁給比較厚道的討海人家,高錦綢知道講到她爹的死會惹起老母的痛哭流涕,但仍憤憤不平的說:「嫁不嫁人倒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活得像人,別像爹一樣,不清不白地被人殺死。」節錄自〈船過水無痕〉

◆謝秀琴◆
學生放學後的教室寂然無聲,出乎我意料之外。她把頭伏在教桌上,似乎在哭;我似乎看到她的兩個肩膀在微微抽動,也聽見有些似有似無的嗚咽聲。
「井原桑,你怎麼了?」我猶如被空氣槍擊中的鴿子般手足無措地站的。我的巧克力和黃色玫瑰花現在倒像是嘲笑我似地在桌上放著明亮耀眼的光。
「叫我謝秀琴好嗎?」她驀地抬起頭來定定地看著我,用嚴厲的聲音責備我。我看見幾滴晶瑩的淚珠正從她的眼眶滾落下來。
「好吧,秀琴桑,我是來送你花和巧克力的。」我說。
「謝謝!」她顯得冷漠。
「你不喜歡?」我生氣了,「我差點要向那中尉下跪才換來的喲。」我委屈極了。
「我知道,你願意為我做任何事,不是嗎?」她用台灣話,脹紅了臉,害臊不堪的說。
「你下次儘管來找我好了,我喜歡你。但別再去張羅甚麼勞什子了。不過,我們永遠是好朋友,不可能變成別的。」她臉色蒼白的說。
「為什麼?」
「因為我早就訂了婚,過了年就要出嫁了。」
「跟誰訂了婚?好讓我知道祝福一聲。」我不心甘情願,咬牙切齒的說,當然一點也沒有祝福的意思。
「這與你無關。我也不想請人喝喜酒。父母之命難違,你懂得的。」謝秀琴冷冷的說。節錄自〈巧克力與玫瑰花〉

◆銀娥◆
銀娥把上半身優雅地以倚靠在腳踏車,嫣然一笑,真像是一朵盛開的牡丹花,而李淳的心裡微微響起了悲愴交響樂憂愁甜美的一組旋律。自從決定這盛夏要趕回臺灣的時候,他曾到過櫻花繽紛的隅田川河畔,暗地裡向日本告別,那孤獨地逍遙徘迴的陽春三月的午後,他在賞花的人群中聽到了這動人心弦的旋律,後來他找尋了好久卻找不到這樂曲是從那兒流瀉出來的,在茫然若失的一霎那,他突然頓悟了。他找尋的並非一闕令人心折的樂曲,而是那容色妍麗的銀娥,銀娥才是他夢寐以求的人兒,自從他爹娘死了之後,時常心田裡有一盞希望之燈在明滅,銀娥的倩影鏤刻在他心坎,為了想得到她,他忘寢廢食地埋首用功,可是他自己卻懵然無知,他以為他的奮發用功是為了報答賓仔舍的養育之恩。節錄自〈獄中記〉

◆長島咲子◆
辜安順與長島咲子之間的友誼和來往是從這烤虱目魚開始的。他常約她去本島人(台灣人)居住的老街看廟宇甚至燒香,便也在街路旁看布袋戲或歌仔戲。長島咲子說,她從來沒想到本島人的生活這樣多采多姿。她最喜歡吃米糕配魚丸湯,她認為這是天下最美味的東西。她熟悉了「石鐘臼」和「盛場」以後,甚至拉著她父母去吃遍了幾乎所有的點心攤子。辜安順覺得格格不入的是,她的爹長島准尉是第四部隊的小隊長,這樣的一個頑固不化的日本帝國軍人到底用怎樣的吃相和表情來吃一碗灑有魚鬆的米糕?節錄自〈脫走兵〉

◆潘銀花◆
歡樂的時光教潘銀花忘掉一切。她又回到龔家的那一段日子,似乎變成一個為夜夜歡樂現身的女子。她很驕傲,她終於打敗了她未曾謀面的二少爺養尊處優的太太。她暗地裡給自己解釋,二少爺說「不行」,就是說他的太太弱不經風,未能給二少爺官能的快樂和滿足。人造花哪裡比的上強烈的陽光下茁壯的野菊花?野菊花扎根在大地,長的又壯又快,不久會統治這一片大地呢!節錄自〈野菊花〉

◆春姬◆
「有人說過:別離另有快樂。我們應該離別了。危險還沒有離開我們。」春姬向圭壁伸出手,焦急地起走。那是很迅速的動作。圭壁果然地目送她的瞬間,她那纖細的姿容,已經彎了一彎再也看不見了,到底過了多少時間。圭壁恢復意識,想起丟了的,是他的如何地重大的,而追去的時候,春姬早已溶到祭典中去,在魔術似底祭典中,神秘得如泡沫似地,她從囚人汽車向廣闊的另一個世界消失了。以無可填補的愛情包裹了圭壁之後。春姬留下了他,向一個地方,他所不能到的自由之園的路,開始旅行。節錄自〈天上聖母的祭典〉

◆辜安順◆
那年的八月中旬,日本投降了,辜安順帶了些特產送給長島准尉,以表心中的感激和感謝,而長島也意外透露了他內心裡深藏的感想「我以為本島人是頑固,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異族,可是辜先生叫我和小女在本島人社會走動後,才發現是個勤勞樸實的民族,對這民族異常親切和藹,這可是因為吃了無數美味的本島點心,接觸許多本島人才體悟出來的。」
辜安順聽到這話暗暗覺得慚愧,假如當初沒有送便當給他爹以至於結識咲子,使長島一家人因台灣美食而和台灣人接觸,了解台灣人的生活,那今天吳清亮可是要在監獄裡受苦度過好幾個月阿。節錄自〈脫走兵〉

◆李淳◆
李淳心亂如麻,當他面對一個抉擇的時候,他覺得他不能有所決定了。這十多年來的夢想,對於幸福的幻想,一下子被摧毀殆盡了。而在失魂落魄之後,他的心中已清晰地有了一個觀念:那就是失落已久的民族意識,強烈的抵抗意識在滋長、擴展,他抓住了一把武器了。要是台灣不再是日本人的殖民地,要是我們能以萬鈞之力扭轉歷史,重新做一個中國人,不適許多苦難都迎刃而解了。我們在這四十多年來的奴役之中到底做了些什麼?我們一昧地只管妥協,貪圖苟安,磨盡了銳氣,把民族的自尊心出賣了,變成一群俯首聽命的奴才。節錄自〈獄中記〉

◆紅柑仔◆
第二天清早,紅柑仔把早飯的餐桌收拾好,碗碟洗乾淨,把全家人的髒衣服浸在大腳桶的水裡就拎著菜籃到水仙宮的菜市場買菜去。她心裡一直惦記著頭家娘的吩咐:買幾尾花身仔跟水薑煮成鮮美的魚湯,買一斤三層肉做成紅燒肉,買幾個鴨蛋煎成荷包蛋,另外買幾把青菜和豆腐,水果最好是新市出產的青色蓮霧了。昨天深夜,下了一場大雨,菜市場泥濘不堪。紅柑仔穿的木屐,好幾次險些陷在泥濘裡拔腳不得。在嘈雜的市場哩,滿頭大汗的討價還價,紅柑仔總算買好了今天的菜餚。她知道頭家娘的阿淑嬸很精,斤斤計較,所以她絲毫不敢大意,總是先打聽好公道的市價才去買、很少上當。不過,買到的海魚是不是很新鮮就沒有多少把握了。節錄自〈紅柑仔的幫傭生涯〉

◆簡明哲◆
玄關進去是客廳,六個塌塌米大的小房間,屋內已點燈。簡明哲仔細一瞧就看見秋霞姐穿著連身衣裙直挺挺地躺在矮桌子旁,連一點生息也聞不出來。「糟糕!秋霜姐生病了,爬不起來了呀!」簡明哲反應很快,立刻脫了鞋迅速在秋霜姐旁的塌塌米上坐了下來。他伸手去摸摸秋霜姐的前額看看有沒有發燒,還好,沒有發燒。可是秋霜姐仍然沒有醒過來。簡明哲推測秋霜姐氣喘的很厲害,掙扎了好久才逐漸恢復了平息,可是極度的疲勞使伊昏迷過去沒能清醒過來。節錄自〈鳥籠〉

◆麗美◆
辜安順屏息靜氣地用眼睛瞄了一下,一顆心忐忑著。他正好看見那脂粉不施,還穿著潔白睡衣褲的麗美姑娘正蹲在抽水機旁洗米。也許她正準備燒飯的吧?那麼他阿母所言不虛。真的這位姑娘是自己燒飯的了。飯鍋旁的地面還可以看到盥洗的用具:一條毛巾、牙刷和口杯等東西。麗美從頭到尾精神貫注在洗米上沒抬起頭來,所以辜安順看不到她任何表情。不知怎麼的,辜安順受了很大的感動。昨夜看見的麗美是盛裝的,猶如一朵楚楚可憐的百合花,而今早的麗美卻是平常居家的樣子,平凡而親切。但似乎同樣顯出她在這人生中認真地活下去的一股願望。她似乎是不愛造作,以真實面貌顯示於人的女子。她是不賣弄風情、不虛榮的那一類女子,而這是很難做到的。節錄自〈往事如雲〉

◆施蕊◆
吳思宏在下午二點鐘到達施家私廟前時,施蕊早就在廟門前花崗岩地板上等著他。她同日據時代一樣,穿著白色襯衫和黑色褶裙顯得很樸素,可是因為撐著一把花色斑斕的陽傘,人躲在陽傘影子下,這才顯得特別的潔淨優雅。施蕊是很秀麗的女人,打扮一向是乾乾淨淨的,而她的思路也井然有序,很少動搖過。節錄自〈躲在櫃子裡的男人〉

◆林雪梅◆
照例簡阿淘要在度小月吃一碗單仔麵再回家時,遇見了林雪梅,回憶起這位光復後簡阿淘總是把他滿腔悲憤傾訴的好對象,對於簡阿淘來說,這些會導致殺頭的危險意見毫無保留的告訴他、信任他,只要有人願意聽他的抱負他就心滿意足,不館是哪一個人都可以,沒想到林雪梅把他的政治性發言當作是愛情的告白。
那半年後林雪梅嫁給了一位新港的醫生,新婚不到兩個禮拜便因叛徒罪名給槍決,簡阿淘不知怎麼安慰她,低著頭想難道他們錯了嗎?他們犧牲奉獻,爭取台灣人「政治、經濟、社會」的解放,即使有挫折,也將開花結果。林雪梅告知如今她將要另外嫁娶,簡阿淘想補償他,請求他可否慎重考慮嫁給他,一切太遲了,林雪梅沒解釋不願意的原因,隨後簡阿淘走出南風喫茶店,也忘記去度小月就漫步走回家去。節錄自〈邂逅〉


◆賴麗雪◆
麗雪站在那裡,帶著神秘的微笑,一直盯著我。我看不出她為了我的出現而覺得驚奇或憤懣,她只是默默地站在那裡,發亮的軟髮垂肩,醒目的鮮紅嘴唇一如往昔,就是由於從窗縫裡透進來的一絲絲夕陽橘黃色的光線的關係吧,似乎顯得冷嚴而奇異。我重新發現她有強悍的性格,這在以前,我連做夢也未曾想到的。我以為她是隨遇而安的任性的女人;因為她一向對我慷慨仁慈,幾乎我每一次情慾的氾濫,她都毫無遲疑的接受和承認。節錄自〈羅桑榮和四個女人〉

◆葛秋霞◆
「你難道忘了?我是葛秋霞,六年孝班您班上的,那年學校開學不久,您就沒來上課了。我是班長,所以跟林校長到處打聽,才知道您在看守所坐牢,您不是收到毛巾、香皂、牙刷之類的東西嗎?那是班上同學出錢買來送老師的。」
秋霞用黯然的聲音說起前塵往式來,這觸到了我心裡的傷痕,我呻吟起來,如果他不在,我一定放聲大哭無疑。
「我想起來了,我的確收到了你們所捐的東西。」我心裡喃喃的說,這些東西一直在我身邊,用壞了我也沒丟棄,一直道出獄還帶回來的呀,可是我並沒有說出來。
「老師,我爹說,你酒喝得太兇了,而且現在的工作也不合你的身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應該另謀途徑才是。」秋霞悄悄地說,但那語意卻是毅然而堅決的。
「另謀途徑?」我有如被空氣槍打中的鴿子楞在那兒發呆了一陣子。
「是阿,人應該賺合乎自己身分的錢,譬如我爹,本是下賤的藝人,是個江湖客,賣豬皮湯謀生;他的錢賺得心安理得,我哪,是窮苦人家的女孩兒,幫傭賺錢也不辱沒了我,但是老師,您不同,您應該往上爬,您不應該如此墮落下去,我爹說,老師您太沒出息了。」
我淚眼模糊地望著那下弦月,久久說不出一句話,然後跟秋霞分手,覺然往前走下去,第二天開始,我不再去上臨時工友的班了。節錄自〈吃豬皮的日子〉

◆劉采薇◆
「你躲在這兒,享受你的櫻牌香菸,不怕難為情嗎?船上有香菸的人,怕只剩下你一個人了……」,她忽然溫和地開口說話了,聲調裡略帶諷刺,不過她講的是真話,因此我毫不介意。我猜想她也許想討一支菸,我就會意地遞給她一支,點著它。她伸手接我香菸的時候,那白皙修長的手臂,輕柔地碰到我的手掌,令我為之心蕩神移。節錄自〈青春〉

◆陳鳳姿◆
我喜歡那秋天虛虛幻幻的黃昏;當我回到我家胡同的時候,我遙遠地看見那瘦怯怯地鳳姿倚門守候。從整天等待的寂寞和幽悶裡,她好容易走出來,緩緩地靠近我,替我拉著腳踏車並肩走進家門。那紅色的大門,把世俗的齷齰摒棄於門外,夜晚是屬於我們的;我們在燈燭輝煌的居室一起默默的用膳,秋夜亙古的寧靜逐漸圍攏著我們。我這時常常憶起佐藤春夫的一首詩〈秋刀魚之歌〉;那詩裡的情景彷彿重現於我們身上。雖然我並非一個潦倒不堪的落魄詩人,鳳姿也並非被棄的,桌子上也沒並沒有那「秋和市井」的食物秋刀魚,但由於鳳姿所特有的氣質,把我們倆的生活塗抹著一層清麗淨諡的色彩。節錄自〈羅桑榮和四個女人〉

◆茉莉小姐◆
乾而冷的晨風吹拂過葫蘆巷的因露水而濕潤的屋頂,晨曦柔和地照著舖有花崗岩的巷路,麻雀已在電線上尾巴一翹一落聒噪不停,葫蘆巷多事的一天又開始了。我提著行李在前頭走,茉莉略施晨妝婀娜多姿地跟在後頭。我們決定告別喧囂都市裡這一條齷齰的盲腸,回到我的故鄉去。在那兒我重操舊業植栽果樹,茉莉就要替我養幾個出色的孩子抑或盤克夏種的豬仔了。我們倆本來都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荒村,在這兒我們根本無法找到一塊可供紮根生長的土地,我們一切的不幸和厄運皆由腳跟離地漂泊、懸盪而引起的。節錄自〈葫蘆巷春夢〉

延伸閱讀:
小說文本
https://culture.tainan.gov.tw/theme/form/index?Parser=2,47,314,297

葉石濤在小說裡的祕密身分──以小說創作映現個人及歷史的生命困境
https://content.teldap.tw/index/blog/?p=3430

葉老書房

◆◆◆●●●【葉老書房】●●●◆◆◆
還原葉老寫作的書房情境,展出葉老家中的唱機、藤椅、單人床與電視,以及墊在腿上寫作用的棋盤,和葉老的藏書等物品。

延伸聆聽:葉石濤文學紀念館Podcast頻道【食夢之獸】EP.3葉石濤-文學書房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gwg4jplw360812117mn6co

延伸閱讀
陳令洋:一直都在,只是沒有存在感——籐椅和它的葉石濤
https://www.tlvm.com.tw/Create/CreatePlatformCont?Createid=44

速寫葉老

◆◆◆●●●【速寫葉老】●●●◆◆◆

◆16歲的你,正在做什麼呢?
少年葉石濤,是以日文進行文學創作。
1940年,16歲的葉石濤將第一篇小說〈媽祖祭〉投稿於張文環主編之《臺灣文學》,入選為佳作,未刊出,原稿已佚。(入選評語刊於一九四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版之《臺灣文學》三卷一號)。之後便開啟了葉石濤的寫作生涯,他陸續於17歲發表小說〈征台譚〉投稿《文藝臺灣》;19歲發表小說〈林君的來信〉獲刊於《文藝臺灣》五卷六號,以及小說〈春怨〉獲刊於《文藝臺灣》六卷三號。

◆在噤聲的時代,寫著震耳欲聾的文字
葉石濤曾因白色恐怖遭牽連入獄,沒想到卻因此改變了往後的個人寫作風格。
1951年,葉石濤被舉報參加讀書會,被控知匪不報判刑5年,1954年獲減刑出獄。從此之後,葉石濤的寫作風格更趨寫實,帶有社會主義的人道關懷精神為弱勢發聲。而這段被噤聲的獄中經歷,則被記錄於小說〈獄中記〉、〈紅鞋子〉、〈台灣男子簡阿淘〉等小說中。

◆這場半輩子的春夢,只為了更貼近這赤裸的家鄉
1968年,44歲的葉石濤才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葫蘆巷春夢》,由台北蘭開書局初版發行,鍾肇政寫序。葉石濤自言《葫蘆巷春夢》反映的便是1950年代台灣社會的真實狀況。書中同名小說〈葫蘆巷春夢〉,開篇便描述:「現今的葫蘆巷實在是令人洩氣的地方;它是一條湫隘、邋遢的巷路⋯⋯由於房屋毗連,人丁旺盛,到處傾倒垃圾,堵塞的陰溝溢出的污水無處不流瀉,使人找不出一處可以落腳的乾淨地方。」現代化城市的街道不是一個令人適合居住的空間,然後他寫道:「而且終日街上飄揚著刺鼻的異樣臭氣,叫人不得不掩鼻而過。」而葉石濤的最後一本小說集《蝴蝶巷春夢》則於2006年8月出版。隔兩年,也就是在第一本春夢的40年後,葉石濤病逝於高雄榮民總醫院。


延伸觀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CTPsCrG-U

葉老生平年表:https://culture.tainan.gov.tw/theme/table/index?Parser=4,47,307,294

延伸聆聽:葉石濤文學紀念館Podcast頻道【食夢之獸】EP.1葉石濤-葉老生平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gwgys1lw6408129rq251lv

文學史學家

◆◆◆●●●【文學史學家】●●●◆◆◆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主張鄉土文學應以「臺灣為中心」的那個男人

1965年葉石濤在《文星》九十七期發表〈臺灣的鄉土文學〉一文,揭開了日治時代臺灣新文學作家、作品研究的風潮。
1977年4月在《夏潮》雜誌發表〈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提出他在其中主張「臺灣的鄉土文學應該是以『臺灣為中心』寫出來的作品」。
這段發言卻使他捲入鄉土文學論戰,被指控懷有分離主義的臺獨思想。長年受監控、歧視的葉石濤選擇遠離筆戰,專注寫作。
當年還未解嚴,甚至「黨外」組織都尚未成立,面對這樣指控所冒的風險和勇氣難以想像。然而這樣的論點為臺灣文學立下了重要的座標,大大的影響了日後臺灣文學研究。

◆◆◆●●●本區展出葉老著作的海外譯本●●●◆◆◆

◆『台湾文学史』(《台灣文學史綱》)
出版資訊:東京:研文,2000
譯者:中島利郎、澤井律之

◆대만문학사(《台灣文學史綱》)
出版資訊:서울 : 바움커뮤니케이션,2013
譯者:김상호(金尚浩)

◆Giấc mộng xuân trong ngõ Hồ Lô(《葫蘆巷春夢─葉石濤短篇小說》)
出版資訊: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ọc, 2017

◆シラヤ族の末裔.潘銀花 :葉石濤短篇集(《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出版資訊:東京:研文,2014
譯者:中島利郎、澤井律之

◆台湾男子簡阿淘
出版:法政大學出版局,2020
譯者:西田勝

◆MIMPI BERAHI DI LORONG LABU《葫蘆巷春夢─葉石濤短篇小說》
出版:馬來西亞,2019

啟蒙之師

◆◆◆●●●【啟蒙之師 西川滿】●●●◆◆◆

臺灣文學家葉石濤的啟蒙恩師,為早期臺灣藏書票的推動先鋒之一。他更與畫家宮田彌太郎、版畫家立石鐵臣等合作設計封面、印製裝幀、發行其極限量的手工書,如《媽祖》、《臺灣風土記》、《華麗島》、《文藝臺灣》等等,展現其強烈浪漫的鄉土色彩,以及對臺灣的獨特情感。

《華麗島讚歌》、《咒》、《窈窕》為西川滿贈送給葉石濤的書籍。其中《華麗島讚歌》於平成8年9月9日發行(西元1996年),是西川滿為了紀念他的親友畫家立石鐵臣而出版的一本詩集,收錄立石鐵臣繪製的插畫。

◆初次見面
1943年,年僅18歲的葉石濤,熟讀日本及法國文學,以浪漫主義色彩的寫作風格撰寫〈林君的來信〉一文,獲刊於西川滿主編的《文藝臺灣》,正式踏入文壇,也因此進入了《文藝臺灣》擔任編輯助理。
葉老寫下了與西川滿初次見面的情景:「映入眼簾的是年約四十多歲身材魁偉、臉色白皙、穿著一套白色麻質西裝的日本作家,很有法國詩人的優雅風度,頗富吸引力。我一坐下來,他就和藹的朝我微微一笑,繼而懶洋洋的問道:「您是?」我就紅著臉如實地報名道姓了。「我是西川,您就是葉石濤君!您的小說〈林君的來信〉我決定刊登在四月號。想不到您竟然這樣的年輕!十七歲左右吧?真是紅顏的美少年啊!」

◆孜孜不倦的作家精神
對葉石濤而言,他在西川滿身上見到一個作家應該有的基本條件:作家應認真生活,刻苦過日,孜孜不倦的寫到死。簡言之,作家必須是人道主義者,奉獻與獻身是作家唯一的報酬。
葉老以此精神貫徹了一生,無論現實如何壓迫,葉老跨越日語、臺語與中文的語言轉換障礙,歷經戰前戰後、白色恐怖、顛沛流離的慘痛辛酸,仍持續孜孜不倦地寫作,為臺灣文學立下座標。

◆◆◆●●●本區展出葉老與西川滿往來的物品●●●◆◆◆

◆西川滿贈送給葉石濤的詩集:
咒(含書套)、窈窕(含書套)、華麗島讚歌(含書套)

◆葉石濤自述跟西川滿認識的緣由:
出自《口述歷史:台灣文學耆碩--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2

文壇好友

◆◆◆●●●【文壇好友】●●●◆◆◆
葉石濤的文學地位,由文壇大老們說詳細!

◆鍾肇政
「葉老在臺灣文壇的地位,簡單一句話,北鍾南葉,北鍾是我,南葉就是葉老。」

小說作家,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新竹(今桃園龍潭)。在臺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在臺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發表於《聯合報》,其《濁流三部曲》與《臺灣人三部曲》被視為其重要代表作。
線上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3aI3mAhW8

●張良澤
「我第一篇讀到葉老的臺灣鄉土文學論,一直在我的腦海翻騰。」

評論家,日本關西大學中文碩士。終身致力於臺灣文學作家與史料的收集與整理,曾主編四位臺灣文學作家吳濁流、鍾理和、王詩琅、吳新榮作品集,另有《西川滿先生著作誌》與自傳《四十五自傳》,小說《生存的條優件》等。
線上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K2A5wgi9o&t=3s

◆李喬
「用一句話來形容他,那就是真正的文學人。」「葉老他本人,就呈現臺灣文學的風格。」

苗栗客家作家,國家文藝獎第十屆文學類得主,並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創作傾向是「大多偏重在社會大眾生活面的描繪,為無告的小民作微弱的代言」,作品《寒夜》三部曲是李喬生平自認最重要的著作,記述臺灣開發及歷史事件的小說,凸顯民族苦難和人性尊嚴,頗具史詩氣魄、母愛光輝和人對土地的依戀。
線上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MuQsgw5QY

◆彭瑞金
「他認為臺灣的文學,應該有他自己的一條路,臺灣的文學,應該有它自己追求的方向。」

新竹人,知名臺灣文學評論家。曾任《文學臺灣》主編、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創會祕書長。其文學史觀承繼了葉石濤本土寫實的立場,認為文學不是脫離社會、土地、人民的獨立存在,唯有真誠反映臺灣社會與民眾生活的真實處境,方屬於純正的臺灣文學作品。
線上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1aafZSsfE&t=8s

葉老會客室

本展間將不定時推出特展活動
歡迎參觀

--------------------
本展間以葉老著作中家中自製的點心吃食的文句,作為會客小點,歡迎以閱讀交流。
並播映由臺南藝術大學專任副教授黃玉珊編導拍攝「葉石濤文學境」,透過空間、影像及文物,多元化呈現葉老一生精彩的文學成就與生命歷程。

螢幕旁展出 由已逝畫家陳國進於2012年,為了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開館而執筆的未完成油畫作品,這也是陳國進老師生前最後遺作。畫中的葉老戴著眼鏡,親切和藹的模樣,像是張開雙臂迎接老朋友般,不曾離去。不論雕塑、畫作或墨寶,揭示的不只是葉老在文壇上的份量,更多的是世人對他的懷念與致意。


----------------

〚芋粿〛
芋粿是由芋仔簽做成,一層一層重疊蒸熟的。除有肉燥、香菇、小蝦米之外,沒放進任何其他穀物和作料。肉燥、香菇、小蝦米是預先炒好,用醬油慢慢燉成。其香濃郁,頗能引起食慾。芋粿得最上面一層鋪得最多,但每一層次間也夾雜著一層這種肉燥作料。節錄自〈作忌〉

〚黑糖粿〛
用黑(紅)糖炊的甜粿別有獨特的風味,吃起來格外甜而香。....當蒸籠發出縷縷水氣來的時候,一股清香甜甜的味道充塞在廚房。小孩就禁不住流下口水來了。剛蒸好的甜粿黏黏軟軟的,可是沒祭神前的甜粿不可吃,只好怏怏地離開廚房。節錄自〈府城的過年〉

〚香蕉乾〛
我阿姆早上一定會給我帶些香蕉乾做點心,由於香蕉沒辦法送去日本賣而留下來,有人就動腦筋,把新鮮的香蕉烘乾做成一條條又乾又黑的香蕉乾。戰時中缺少甜食,那香蕉乾的甜味是莫大的誘惑。節錄自〈熊襲的女兒〉

〚荷包蛋〛
父親的烹飪技術很差,只有荷包蛋煎得又香又好。一咬到蛋黃,但半熟的蛋黃就流出來帶著一點鹹味,我頂喜歡吃。不過,他的荷包蛋卻不用雞蛋,用的卻是鴨蛋,所以蛋黃是紅色的。那蛋皮很脆。節錄自〈點鬼簿〉

〚便當〛
她一定要放下一粒紅紅的梅乾(鹹梅)、兩片澤庵(黃蘿蔔鹹菜)、蛋包(鴨蛋的)以及虱目魚的蒲燒(蘸上醬汁用炭火烤)。不用雞蛋而用鴨蛋是當時的土雞蛋太小又太貴的關係。至於烤虱目魚片是代替烤肉片。節錄自〈便當種種〉

延伸聆聽: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Podcast頻道【食夢之獸】
https://open.firstory.me/user/ystlmm-culture

葉老文學花園

◆◆◆●●●【葉老文學花園】●●●◆◆◆

葉老作品中除提及大量的臺南地景外,也提到眾多植物,諸如夾竹桃、扶桑花、大理花、牽牛花、玉蘭花、石榴花、玫瑰花、三角梅、鳳凰木、白蓮霧……等,種類繁多,足見葉老對於植物也有深刻的認識,並在其小說中形成一個多彩世界。
葉老文學花園將這多彩世界幻化成真,挑選出葉老作品中適合栽種的植物品項,種植於葉老文學花園,並擇出葉老經典五篇小說作品〈葫蘆巷春夢〉、〈齋堂傳奇〉、〈玉蘭花〉、〈石榴花盛開的房屋〉及〈萬福庵〉,內容包含自由戀愛的追尋、在廢墟中誕生的愛情傳說、青梅竹馬般的純潔感情、無法追求愛情,逃不出封建牢籠關禁的傳統女性,以及一段有意無心的情緣等,請您漫步花園,一同發現哪些植物曾出現在葉老作品中,並細細品嚐這其中各種關於愛情的滋味。
--------------
【陳正雄老師導讀】

〈石榴花盛開的房屋〉
走到黃家大門口,看到那盛開的紅色石榴花,我想起了喜鵲,想起了那瞎子似的可惡的黃其芳來。
我從後院的側門躡手躡腳地走進去,正好看到穿著一身嶄新的水兵服坐在一棵老芒果樹下發呆的堂姊美秀。伊手裡玩弄著一個刺繡精美的小錢包,眼睛瞪著黃家後院子的藏物間看:那房間是我們聽到喜鵲淒厲的哭叫聲流洩出來的地方。

◆小說導讀
全臺首學孔廟對面巷子的起點,昂然聳立著雕刻精緻的貞節牌坊,像是在見證聖人偉大不朽的教誨般令人肅然起敬。巷子的盡頭住著府城一戶富有世家,牆內長著終年盛開紅花的石榴,黃家主人據說是留日的學生,後來卻成了沉迷鴉片的煙鬼。
來自貧窮漁村、從小賣身黃家,聰明善良、年輕貌美的丫鬟喜鵲,先是遭到男主人的玩弄污辱,隨後受到女主人的毒打凌虐,無奈被迫逃家,最終投水自盡。
龐大高貴的貞節牌坊,始終沉默的矗立著;吉祥溫和的喜鵲,至死逃不出封建社會的牢籠的關禁;喜氣熱鬧的石榴花,也照不亮黑暗齷齪的社會、燒不暖冰冷醜陋的人心。

〈玉蘭花〉
玉蘭花隨著微風搖動著它的枝梢,有時朵朵細長的白花掉到地面上來。我們倆仰著頭一直看那些濃綠中的白花,直到脖子痠痛為止。那濃郁的花香無所不在,從鼻孔裡滲透到五臟六腑,使我們陶醉得幾乎不知時間的流逝。
她吁了一口長息說:「如果永遠站在這花下聞香過日多好!」
「這只是個白日夢,花會謝,人也會長大!」我說。分手的時候,我記得那玉蘭有雙哀傷的眼睛。她已經不是小孩了。

◆小說導讀
年少的葉石濤,每次來到位於武廟旁大街上的外媽家時,他不走前門,習慣從院子側門繞過廚房直接來到外媽房間。側門對巷,住著一戶楊姓夫妻跟就讀於臺南第二高女的獨生女玉蘭。
跟往前一樣,打開側門,走下石階,院子種著一棵高大亭立的玉蘭花,濃郁的花香、潔白的身影,充塞了整個院落。進門之時,正巧遇見外出返家的玉蘭,同齡的兩人相約、牽手,一起來到樹下,聞著花香、看著花落,幾乎忘了時間流逝。
花謝了,人也會長大。不久,外媽去世,楊家也搬離,玉蘭再也沒有消息。事隔多年,塵世漂泊,仍時常想起,那清香、濃郁的往昔;單純、潔白的情感。

〈萬福庵〉
我要去玩,通常都從敞開的後門進去。後門這邊是好大的院子,青苔密生的牆壁上爬滿了曇花。除曇花外,種植有含笑花、桂花、茉莉花、玉蘭花和梔子花,依照四季別,依次開花,所以花香撲鼻,叫人不忍離開。很可惜,除兩、三顆無花果之外,姑媽不種果樹,這對附近的小孩來說,未嘗不是憾事。

◆小說導讀
萬福庵是府城一處隱密寧靜的角落,這裡有好幾十戶古老的住家,而且有幾家更是高牆圍繞、終日寂悄的深宅大院。其中葉老遠房姑媽家最討人喜愛。那是一家三進落的老房屋,正門面對武廟街,後門則是一處大院子,種了許多不同季節、依次開花的植物。
後院的對面,是一幢更富麗的施家大厝,施家是前清官宦人家的後裔,當時裡面住了三個房頭,總計生養了包括葉石濤公學校的同學施月紅在內的十幾位女孩,年輕的聲影,讓老舊的院落,多少充滿了些青春的氣息。
多年後,葉老位於打銀街的祖厝,被日本政府強制徵收拆毀,做為防空空地之用,家人巧合的搬到施家大厝租屋而居,巧遇了已經亭亭玉立的施月紅。兩人之間,也產生了一段有意無心的情緣。

〈齋堂傳奇〉
他從蒼翠蓊鬱的圓環林木間走出來,緩緩地沿路走下去,拐進蔭涼的胡同。在胡同盡頭,有一所夾竹桃盛開的齋堂。他喜歡在齋堂的龍眼樹下消磨一個漫長、懶散的白晝。他有時懶洋洋地讀著小說中扣人心弦的一段,沉迷於怪誕的德國式幻想裡;有時在花和風的搖籃裡昏昏沈沈地假寐;但大半時間都在看著色彩斑斕的蝴蝶猶如夏日陽光凝結的精靈無聲無息地飛舞在鮮紅的鳳仙花叢中。

◆小說導讀
曾經是繁華熱鬧的臺南府城,無論是四處林立的高樓大廈、古色古香的紅磚老屋,經過了戰爭的摧毀,多數變成了殘樓頹牆,只有鳳凰木深紅的花朵迎風搖曳於頹圯的屋頂上,格外顯得耀眼而孤寂。鄰近巷弄深處古老、幽靜的齋堂,曾是年少的李淳常來幻想、尋夢的地方,在此他初識了老齋姑年輕貌美的孫女,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戰後,李淳舊地重遊。眼前常年盛開的夾竹桃沒有花朵,枝椏蒙著灰塵;腳下龍眼樹的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屋頂桌椅,四處留下炸彈碎片擊毀的殘磚片瓦。
就在他心情頹喪地當下,陣陣的木魚聲,劃破呆滯的空間,勾起沉重的愁緒。聲音仿佛來自破敗的正殿,又好像來自逝去的往昔,他驚喜惶恐、起身向前,有位年輕的女子,左手摸著念珠、右手清敲木魚,嘴巴喃喃念著佛經。回首一望,蒼白如月光的臉孔、柔和如菩薩的身影,果真是素珍,初次見面至今,一直在此等待。

〈葫蘆巷春夢〉
想到這兒,我霍地從床上一躍而起,匆忙的裸足走進她的房間去。捻亮了檯燈,果不出所料,那瘦弱纖細的茉莉小姐,連毯子也沒蓋,穿著紅黑格子交錯的外出衣裙,筆直地躺在床上;而且手臂如一枝枯槁的枝椏,無力的垂下來。現在她已不再呻吟了。房間裡依然流瀉著使人瘋癲欲狂的月光,桌上青黛色的花瓶插著一朵深紅如血的大理花,沒有風而花瓣紛紛散落。

◆小說導讀
府城的葫蘆巷原本是以典雅、淫蕩著稱古老的街道。然而,後來卻成了一條湫隘、邋遢聞名的巷路,就像是一處封閉、落伍,令人搖頭嘆息的世界。
巷內,住著前清舉人的後代,以賣掛算命維生的施老頭。另外,隔壁的租屋分別蝸居著工人銅鐘仔、舞女林茉莉,還有大學生江濱生。
施老頭指腹為婚、深信八字,不但從小將自己的女兒珠音擅自許配給冥紙店的少老闆,而且頑固地拒絕珠音的戀人濱生的央媒提親。
有天晚上,銅鐘發現茉莉無聲、孤獨地躺在床上,以為她自尋短見,送醫後雖知虛驚一場,但也因而感受了這種人生的虛無。就像是原本應該生機盎然、青翠鮮豔的大理花,離開了土地、插進了花瓶,即使無風無雨,也會自行枯萎飄落。
最後,銅鐘帶著茉莉,決心回到他的故鄉,即使是窮鄉僻壤的荒村,也有一處可供紮根生長的土地,不再懸盪、漂泊;另一方面,珠音也勇敢的跟濱生私奔,離開了葫蘆巷束縛、也擺脫了施老頭的算計,追求自己的人生。

此為預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