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重建街

音声ガイド

來到淡水,除了欣賞自然美景以及充滿西洋風味的建築,當然也不能錯過最具漢人文化代表性的街區—重建街。重建街,舊名九崁街,位在福佑宮東側、崎仔頂山崙上,因為福建人在這裡建立九間店鋪而得名。後來,八里的居民在清嘉慶元年時遇到天災,許多人搬移到此,才改名為重建街。這裡不但是淡水第一條商業街道,更是十八世紀以來的漢人散落發展的核心,許多政商名流都居住於此。

重建國小

音声ガイド

重建街上懸著幾個竹編盤,寫著「重建國小遊樂場」幾個字,建築旁又掛著幾年幾班的牌子,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很好奇重建國小究竟在哪呢?別懷疑,來到重建街,其實你就已經踏進重建國小囉!傳說中的重建國小,其實是所虛擬小學。在2010年底的「重建街拓寬六號道路計畫」,使重建街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如今街道中段已被破壞。為了阻止工程的進行,當地居民與熱心民眾組成志工團,將老街歷史串聯成重建國小的故事,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條充滿歷史魅力的重建街。

重建街創意市集

音声ガイド

來到重建街,當然不能錯過充滿創意與人情味的創意市集囉!重建街是淡水最早開發的街道,有「淡水第一街」之稱。不過,目前,重建街32號之後經過道路拓寬,部分街屋已經被拆除。為了保存老街風貌,近年來,更多居民積極投入社區營造,舉辦許多有趣的活動,沿著階梯擺攤的「重建街創意市集」也就因此誕生了,每個月的週末不定時舉行,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搜尋「重建街創意市集」在臉書上查詢市集擺攤的時間喔!

許順記

音声ガイド

從福佑宮旁的小徑拾級而上,最有特色的就是位在石階旁的「許順記」,由第一代經營者許再生在日治時期創立。猜猜看,這裡以前是做什麼的呢?其實,因為鄰近福佑宮,許順記以金紙線香為主要經營項目,還曾經是淡水最大的金紙店呢!現在雖然已經歇業,但許再生的女兒、女婿仍居住於此。這棟建築保存著日治時期兩層樓、斜屋頂街屋的古厝風貌,仔細一看,還可以看見用不同字體雕刻的店號楣板,以及過去商家使用的木製門板,別有一番風味呢!

重建街14號-香草街屋

音声ガイド

來到重建街14號,這裡可是淡水香草文化的推廣教室喔!這棟房屋興建於日據初期,被列為台北市的市定古蹟。這棟房屋,最外層的地面經過挑高,立面則是用洗石子來裝飾。走到室內,裡面的空間也經過挑高,還搭建了小閣樓。值得注意的是,房子裡的地板凹凸不平,其實,這是因為早期先民在建築房屋時,往往會順應地型來營造內部空間,不會隨便破壞原本地貌。房子的空間利用,依地勢分三段,從前面開始分別是客廳、臥室、廚房以及衛浴間,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重建街16號街屋

音声ガイド

重建街16號與14號街屋,都是由中醫師陳其宗在昭和五年,也就是民國十九年時所建。陳其宗是淡水非常有名的中醫,他飽讀詩書,精通漢文,被當時的人尊稱「其宗仙」。傳說,陳其宗的醫術高超,遠近馳名,當年慕名求診者遍及大淡水、北海岸地區,甚至有人遠從淡水河對岸的八里乘坐轎子過河前來求診呢!在以前,重建街14號是他推廣社區文化教育的「漢文私塾」,而重建街16號則是他行醫的診所兼中藥房,店名叫做「裕昌」。

石頭公

音声ガイド

重建街28號的斜對面,有顆大石頭不偏不倚的座落在住家的門口,其實它可是大有來歷喔!這顆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大石頭,其實是大屯火山熔岩殘留的基石。從某個角度看過去,石頭的形狀就像青蛙蟠腿而坐,所以又叫「青蛙石」。古時候的人深信萬物皆有靈,所以當地民眾又尊稱它為「石頭公」。傳說只要用左手摸石頭,就能生出女嬰,用右手摸就能生男生呢!另一方面,雖然早期衛生條件不良,重建街週遭卻很少有蚊蟲出沒,這也是因為有石頭公的保佑喔。

重建街28號-九崁28

音声ガイド

這裡原本是重建街下段的一棟古舊建築,經過三個多月的重新翻修,終於在2013年7月正式開幕,成為充滿創意的藝文場所。牆壁上有幾個相框,放映著房屋整修前的影像。「九崁28」這個名稱,是因為地址在重建街28號,又延續了街道的舊名「九崁」,並藉著「崁」的多重意義,延伸出一個多元的藝術街區。在經營上,「九崁28」以「活化下被迫閒置的老屋」為理念,希望喚起在地居民對於土地的意識,也為老街注入創意的活水。一樓展示各種藝術創作,二樓則是舒適的開放空間,免費提供民眾或藝術工作者一個能自由創作、休閒交流的場域。

清朝四連棟街屋

音声ガイド

位於重建街31、33、35、37號這四間街屋,是目前保持昔日風貌最完整的四間房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建造房屋所用的磚瓦,都是從大陸運來的。牆面還可以看見燒磚時留下的黑色紋路,形成左右交錯的造型,就像燕子的尾巴,所以這種磚頭又叫「燕尾磚」。目前,重建街31號的鴻禧集是中藥行,裡面還保存著舊式的中藥藥櫃,不過店家不希望被打擾,所以謝絕參觀,33號則住著一位老奶奶。而35號和37號街屋目前已無人居住,不過從35號的窗戶可以發現,這裡曾是間西醫診所喔。

戀愛巷

音声ガイド

在重建街14號右手邊的牆面上,寫著「戀愛巷」三個字,這個名稱可不是隨便取的喔!過去,在重建街30號住著一個作家王昶雄,他透過畫家陳敬輝,認識了陳敬輝的入室弟子林玉珠,譜出戀曲。過去兩人談戀愛時,王昶雄常常會送林玉珠回清水街,路程中一定會經過的,就是重建街14號旁的這條小巷。王昶雄和林玉珠結為連理後,這條原本沒有名字的小巷也因此得名,是不是非常浪漫呢?

香客大樓

音声ガイド

轉角的這棟紅磚建築,雖然已經荒廢,但這裡曾經是熱鬧的香客大樓。別看這棟建築又小又老舊,它的深度可是能容納兩輛遊覽車的人呢!而房屋前的石階,其實是用過去「唐山過台灣」時,壓在船底的壓艙石所建成的。為了壓住風浪,壓艙石在船艙裡可不能滾來滾去,所以眼前的這些石頭,外觀看起來都非常平整。下船之後,壓艙石就變成了可利用的建材。

清水街

音声ガイド

與重建街平行的這條清水街,其實是淡水的第二條老街喔!清水街原名「米市仔街」,是當年聚集了米店、碾米行的商業性街道。早年收成的稻穀,都會被運到這裡來碾製成白米,再送到碼頭裝船。後來,由於清水祖師巖廟的設立,米市仔街才改名為「清水街」。清水街與重建街都是以長形街屋為主要建築形式,但兩者不同處在於,清水街的街屋設有亭仔腳,而重建街則無。看著清水街上僅存的幾間街屋建築,不禁讓人遙想起舊時代的繁華景象。

奇蹟悠閒空間

音声ガイド

看看牆上美麗的彩繪,你猜到這裡原本是什麼地方嗎?沒錯,這裡曾經是一間咖啡廳。奇跡悠閒空間原本是由世居老街的一對母女經營,媽媽與學藝術的女兒將原本的舊屋重新整理,從牆上壁畫、門前的植栽到內部空間的設計,全都一手包辦。民國97年,這裡又轉手給兩位喜好藝文的女生,店內提供咖啡簡餐,也有音樂表演與藝文展覽。雖然目前這裡已經荒廢,但老屋仍保留著舊時的斜屋頂以及美麗彩繪。

淡水天光—店鋪

音声ガイド

這裡是阿原肥皂開設的第一家複合式店舖,陽光穿過三樓的天窗灑下,帶來希望的氣息。由於店鋪臨近福佑宮,門口特別擺放了一對肥皂捏成的獅子。店裡的木板採用回收的木料製成,桌椅是烏心石木,吧台則是印度黑石。而眼前的椅子椅背鏤空,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孔雀開屏呢?這就是台灣早期常見的孔雀椅。而招牌右上角的圖案則發想自後邊坡的磚牆,也象徵著易經卦象中的離卦,代表火和太陽,正好與天光相互呼應。

淡水天光—後邊坡

音声ガイド

淡水天光的庭院裡有一方許願池,你可以投入錢幣,許下自己的願望。穿過許願池後,映入眼簾的空地,原本是台灣第一位司法官的住所。地上鋪著來自澎湖的貝殼砂,不遠處則是台灣的鵝卵石。而眼前像是堡壘的牆面,是用唭哩岸建成的,結合台灣在地的石材、生態,呈現出新舊交替的美感。走上石階,來到後方的邊坡上,左手邊種植了紫蘇、迷迭香、薄荷等香草植物,一片綠意盎然。其實,以往淡水人的生活習慣是往上走的,就像重建街的建築沿著坡道往上,和現在的最熱鬧的中正路有很大的差別。

木下靜涯紀念公園

音声ガイド

來到淡水老街街尾,與三民街交錯的馬偕銅像後方山坡上,可以看見一座充滿日式風味的小庭園,這裡就是台灣東洋畫大師—木下靜涯的故居。小庭院旁立著一顆石頭,上面刻著「好日好日又好日」,是他生前最後一年所留下的句子。木下靜涯,本名源重郎,是京都四條派畫家,原本來台灣只是順道拜訪朋友,因為友人生病才暫時留下。沒想到,這一留就是二十四年,也在這裡創作了許多描繪淡水風光的作品,其中《淡水港的驟雨》最有名。

白樓故事牆—白樓

音声ガイド

紅樓的後面,其實還有一棟已經消失的樓。來到白樓故事牆,這幅畫是在「淡水街角博物館計畫」之下,畫家蕭進興的作品。1875年時,白樓原是著名的豪宅洋房,因房屋表面敷上一層白灰而聞名。屋主嚴清華是馬偕博士來台所收的第一個學生。仔細一看,畫面右上角的紅色建築就是淡水知名的紅樓喔!事實上,白樓比紅樓早了20年,但是隨著失火、改建,白樓在1992年被拆除,如今只剩這面牆可供人懷念,十分可惜。

白樓故事牆—水管頭

音声ガイド

沿著長達二十公尺的壁畫往前走,故事牆的左下方有一群人聚集,而他們所圍繞著的,就是全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公共給水器,又叫「水管頭」。水管頭是日治時期的自來水供應站, 1896年開始在淡水設置,全盛時期,重建街區共有七到八個英國郵筒造型的水管頭,對當時無力負擔昂貴供水設施的居民來說,水管頭不但確保了乾淨的水源,也省去大家擔水的麻煩,後來更逐漸變成新的聚會地點。但如今這裡的水管頭都已經拆除,只剩下唯一一座陳列在淡水小白宮。

プレビューモード